日媒以真實案例提醒,即使退休金充裕,也不能忽視風險控管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否則再多積蓄也可能在無聲無息中流光。(示意圖,彭博)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退休後應重新檢視支出,確保收支平衡,萬一拿到退休金等大筆資金時,因放鬆心情而衝動消費甚至盲目投資,回過神來才發現損失已難挽回。日本一對退休公務員夫妻,退休時存款高達6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201萬元),年金每月更有38萬日圓(約新台幣7.6萬元)進帳,堪稱「年金雙薪組合」,然而,由於夫妻倆手上一時有大筆錢,因此「過度自信」進行大額消費,加上突如其來的醫療開銷,僅僅2年內一半資產就悄悄消失,讓原本穩健的退休計畫徹底失控。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真實案例,63歲的雄一郎(化名)是前公立國中老師,63歲的妻子花江則是曾任公立國小教師,2人都是教職退休。儘管有機會繼續擔任再任用教師,但他們選擇提早退休,因為他們相信光靠退休金與儲蓄,就足以安穩過日子。
當時兩人合計擁有6000萬日圓的儲蓄,其中包括4000萬的退休金(約新台幣801萬元),雖然還有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0萬元)的房貸,但也在退休時一次付清。孩子也早已自立門戶,生活壓力看似不大。年金則預計在65歲開始領取,夫妻合計可月領38萬日圓,他們原本計畫靠儲蓄度過65歲前的空窗期。
退休前,夫妻每月生活開銷約45萬日圓(約新台幣9萬元),包含房貸支出,花費不算少。兩人也習慣以便當與外食解決三餐,加上生活方式相對自由,花費難以控制。他們天真地以為退休後可以多做家常菜、減少交際支出,自然就能省錢。然而,現實與預期大不相同。
退休後,雖然房貸清償後支出理應減少,但實際上情況卻越來越嚴重。花江因為時間多了,幾乎天天上網購物,對於「隔天到貨」的便利讚不絕口。然而,雄一郎無法對她多加指責,因為他自己也背著妻子做了一件事。
某次聚會中,雄一郎聽朋友說「現在的利率追不上物價漲幅,靠工作收入養老是不夠的,應該靠投資幫自己加薪。」這讓從未接觸過投資的雄一郎頓時被說服。他在未徵求妻子同意的情況下,用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0萬元)買下了「每月可領配息」的投資信託。起初他很滿意每月穩定收到配息,直到某天,他發現本金竟然只剩不到900萬日圓(約新台幣180萬元),原來這類投資商品是「假配息」,實際上是在消耗本金來發放分配金,他當初並未理解這個關鍵資訊。
更糟的是,母親日前跌倒骨折住院,家中沒有其他支援,雄一郎必須負擔所有醫療與未來安養機構的費用,這又是一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日圓的龐大開銷。原本高達6000萬日圓的存款,如今僅剩一半,看似充裕的退休資金,如同手中沙一般流失,讓夫妻倆驚覺危機臨頭。
報導指出,很多人在退休後會有這樣的心態「辛苦了一輩子,該對自己好一點」,因此在拿到退休金後容易放鬆警戒,大肆消費。但一旦支出習慣養成,要勒緊褲帶可就困難了。光是65歲領年金前的5年空窗期,就會耗掉不少存款,若再加上預期外的支出像是醫療、投資失誤,資產將迅速縮水。
日媒指出,延長資產壽命的關鍵,就是細水長流地工作。據資料統計,日本60至64歲男性的就業率高達84%,女性也達到65%,可見即使退休,多數人仍選擇繼續工作。所謂「繼續工作」,並非要像年輕時那樣全職拼命,而是以「細水長流」的方式兼職、兼差,創造穩定收入。不熟悉的投資方式風險極高,若沒有足夠知識,反而容易造成財務損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