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談判籌碼太少?外媒曝「關鍵」揭晶片成川普最新目標

2025/08/05 09:28

外媒稱台灣最主要出口項目「半導體」,可能成為川普加徵關稅的新一波對象。圖為台灣半導體企業台積電。(彭博資料照)外媒稱台灣最主要出口項目「半導體」,可能成為川普加徵關稅的新一波對象。圖為台灣半導體企業台積電。(彭博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不過賴清德總統召開記者會,說明美國公布台灣適用20%稅率為「暫時性稅率」,後續確認的稅率有待雙方持續的磋商,並可望調降。但外媒分析,儘管台積電雖已承諾擴大在美投資,但日本和韓國,同意對美國進行多於台積電數千億美元的投資,因此台灣稅率仍高於鄰國日本與南韓的15%稅率,而台灣最主要出口項目「半導體」,也可能成為下一波制裁對象。

《紐約時報》報導,台灣官員承認,歷經數週在華府磋商,但沒有達成像日本和韓國簽署的那種貿易協議。對此台灣行政院日前表示,潛在的半導體關稅是雙方持續談判的一部分。聲明寫道:「雙方團隊都肯定談判進度持續推進。」

報導指出,台灣的官員和企業一直在試圖減輕川普關稅威脅的打擊。今年3月,台灣表示有興趣從阿拉斯加購買天然氣;幾週前,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2330)更強調,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擴大其在亞利桑那州的業務,而先前川普早在4月宣布首輪關稅時曾經稱讚台積電的投資。

然而那以後,台灣的鄰國日本和韓國,同意對美國進行多於台積電數千億美元的投資,對此《紐時》引述分析人士分析表示,這可能是正在進行的談判的僵持的原因之一。而隨著美國權衡對台灣主要出口產品半導體徵收破壞性關稅的可能性,更大的威脅仍在逼近。

亞太商工總會(Confederation of Asia-Pacific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總幹事邱達生坦言:「我們不像日本或南韓那樣承諾大量投資。」

報導表示,台灣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晶片及相關製品,台灣企業生產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先進半導體,生產出從智慧型手機到人工智慧(AI)等各種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

半導體通常作為AI伺服器等電子產品零部件的形式進入美國。專家表示,很難對該行業徵收關稅,因為其供應鏈非常複雜和專業化。

而川普先前曾指控,台灣壟斷全球半導體產業太過不公平,並批評仰賴美國安全保障的台灣,在自身安全上的投入太少。前行政院副院長、經濟學者施俊吉直言,川普的談判方式「完全不讓步,美國什麼都沒給」。

他認為,美方將談判當作單方面施壓的工具,而非雙向互惠的協商過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