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指出,競爭對手難以挑戰台積電的根源在於「整體體系」而非單點技術。(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特斯拉近日宣布與三星簽署1筆高達165億美元、為期8年的AI晶片代工合約。外界關注,是否終於有企業能撼動台積電在先進邏輯晶片代工領域的地位,但縱觀整體供應鏈與技術實力,台積電至今仍難以被取代。
外媒指出,三星和英特爾目前正在投資最先進的ASML機器,儘管擁有尖端設備,但其製造能力卻未與台積電匹敵,除了台積電在開發下一代微晶片競爭中,贏得了良好的開端,但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美國缺乏相關技能,約有50%的亞利桑那州員工是從台灣調來的,對於競爭對手來說,彌補這一技能差距將非常困難」。
事實證明,這至關重要。據報導,台積電內部累積了大量的機構知識,並一直領先於競爭對手,即使是台積電自身,也難以複製其台灣工廠的成功。因此,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的一半員工幾乎是由台灣赴美,這驗證了台積電輸出的是晶片,更是能力。
外媒認為,台積電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夠大規模量產輝達(NVIDIA)先進GPU的代工廠,這在AI浪潮下成為其最強大護城河。
根據該公司財報,2025年第2季營收年增44%、合併營收約新台幣9337億9千萬元,以美元計算達到300.7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主因即為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強勁。相較之下,競爭同業英特爾和三星雖也積極投入最先進的ASML極紫外光(EUV)曝光機與新產線建設,但實際上其晶片良率仍落後不少。
目前台積電的毛利率約為56.5%,雖受海外高成本廠房稀釋,但即便未能全面轉嫁成本,其經營效率與技術積累,仍難以匹敵。該公司財務長坦言,未來5年每年將因海外設廠帶來3%的毛利下滑,但公司不會單靠漲價維持利潤,而是透過其他營運改善方式來因應。
現今台積電2奈米製程良率已達65%,三星與英特爾仍徘徊在40%左右,這差距正是AI客戶在選擇代工夥伴時極為關鍵的指標。分析師指出,台積電的良率領先優勢以及蘋果的忠誠度,將在短期內創造定價優勢。
外媒強調,台積電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這些年累積下來的製造經驗與人才密度,讓台積電在技術人才方面無法輕易被對手複製。
儘管近日三星拿下特斯拉AI晶片代工訂單,仍為其低迷已久的邏輯晶片部門帶來一線希望。在市場需求方面,AI晶片市場正進入推論(inference)階段,成長速度預計將超越訓練用晶片,AMD也積極搶進,預估2028年AI晶片總市值將達到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兆元),其中3分之2來自推論應用,這也讓更多企業如特斯拉尋求除台積電外的代工選項,以分散風險與成本。
外媒指出,各國政府深知,挑戰台積電絕非砸錢建廠即可達成,因為它不只是技術領導者,更是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神經,這也是為何各國紛紛動用納稅資金扶持本地晶片產業,企業如特斯拉則轉向三星合作,試圖分散風險。儘管台積電與輝達仍處領先地位,但面對地緣風險與成本上升,維持當前的高利潤率將越來越具挑戰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