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的調查發現,第2季中國家庭對經濟前景變得更悲觀,對就業市場的預期也跌至史上最低水準,由於市場預期下半年經濟將放緩,這項調查讓中國經濟前景再蒙上陰影。(歐新社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彭博》報導,儘管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成長速度快於官方設定的5%目標,中國人民銀行的調查發現,第2季中國家庭對經濟前景變得更悲觀,對就業市場的預期也跌至史上最低水準,由於市場預期下半年經濟將放緩,這項調查讓中國經濟前景再蒙上陰影。
調查顯示,今年4月至6月,中國消費者對收入、就業和物價的看法更加負面,民眾的消費意願降至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近三分之二受訪者表示希望增加儲蓄,就業指數也跌至歷史最低水準。在美國總統發動貿易戰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主要靠強勁的出口支撐,但上述數據凸顯了中國經濟的脆弱性進一步惡化。
高盛經濟學家楊玉婷發布報告指出:「最新的數據描繪了一幅悲觀的景象。」家庭對收入和就業的悲觀情緒持續加深,可能意味了去年年底以來零售銷售的加速成長,主要歸功於政府的補貼政策,而非消費信心改善。這也凸顯了在就業市場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北京當局希望以可持續方式支撐消費,面臨了挑戰。
今年上半年中國零售銷售年增5%,優於去年同期,但遠低於2019年疫情爆發前同期的8.2%,消費需求的下降已導致許多產品生產過剩,促使價格進一步下跌。
調查也發現,預期消費和房價上漲的受訪者比例持續下降,預示了房地產部門將面臨更多麻煩。自2022年以來,中國房價持續下跌,隨著資產價格滑落,民眾的財富也不斷縮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