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降關稅仍不能鬆口氣 分析師警告更大的威脅緊逼日本車廠

2025/07/28 15:41

分析師警告,中國車的競爭仍是日本汽車製造商面臨的一大挑戰。(法新社資料照)分析師警告,中國車的競爭仍是日本汽車製造商面臨的一大挑戰。(法新社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上週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避開了美國的高額關稅,但這一結果或許無法給日本汽車製造商帶來太大的安慰,隨著中國車廠逐漸蠶食日系車長期以來維持的全球優勢,日本車市場持續存在的結構性挑戰仍在加劇。

《CNBC》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2日宣佈,將日本汽車的進口關稅從目前的25%降至15%。然而,產業專家卻警告,目前曙光還沒出現。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日本和邊境市場經濟主管安格利克(Stefan Angrick)表示,日本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無疑令人欣慰,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美國對日系車的關稅不會調升至「懲罰性水位」。但安格利克坦言,自己不會稱之為好消息,因為15%的關稅仍然遠高於日本最初的關稅水位,而且15%的關稅肯定也高於大多數人的預期。

分析師指出,現在日本面臨的更大挑戰是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快速崛起。中國曾是日本品牌重要的成長市場,如今卻成為了主要的競爭對手。安格利克表示,日本製造商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就是來自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在本土市場對於日系車需求減弱之際,中國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使其成為一個強力的競爭對手。

iSeeCars分析師布勞爾(Karl Brauer)也有類似的觀點,他指出,低成本的中國車仍是日本汽車產業和經濟前景的「最大威脅」。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特別是電動車領域領先,在關鍵零件和電動車創新領域也日益佔據主導地位,正在逐步擠壓外國汽車製造商的市佔。中國車也大力進軍東南亞市場,過去該地區一直是由豐田(Toyota)、本田(Honda)、日產(Nissan)等日本品牌所主導,這也使得日系車要保住曾經難以撼動的全球市佔,將面臨艱鉅的挑戰。

根據PwC今年公佈的報告,日本汽車製造商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和新加坡這6個東南亞國家的市佔率,從2023年的68.2%到了2024年降至63.9%。穆迪分析專家表示,中國車正在向日本曾經穩固的市場擴張,泰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除了東南亞外,日本第2大汽車出口市場澳洲也正受到中國的競爭。澳洲汽車經銷商協會(Australian Automotive Dealer Association)最近委託進行的1項研究顯示,中國將在未來10年超越其他國家,成為澳洲最大汽車進口來源國。報告預估,到2035年預計澳洲所有進口車中將有43%在中國製造,高於2025年的17%;相較之下,來自日本的進口量則預計將從2025年的32%,下降到2035年的22%。

除了外部競爭,日本汽車產業也面臨國內經濟挑戰,包括高通膨和疲軟的消費支出,與其他已開發經濟體面臨的情況類似。布勞爾解釋說,雖然像豐田這樣的大型車廠在國內市場仍持續取得成功,但由於中國汽車業威脅日益加劇,日產尤其容易受到衝擊。

安格利克表示,整體而言,日本汽車產業的前景充滿挑戰。Lightstream Research創辦人加藤緒男(Mio Kato)指出,雖然豐田的全球規模和多元化生產佈局使其在應對這些挑戰上具有相對的優勢,反觀速霸陸(Subaru)、馬自達(Mazda)這類規模較小的汽車製造商面臨的壓力更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