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將有15座再生水廠上線。(資料照)
〔記者廖家寧、實習記者劉羽珊/台北報導〕水利署籌措擴大再生水量能,盤點行政院已核定的再生水廠共有16座,其中座落在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製造業重鎮的15座再生水廠,目前已先供水17.22萬噸,預計2030年前會陸續全數上線,屆時每日可供應53.4萬噸再生水。
供水穩定對AI、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至關重要,資料處理、算力中心的伺服器散熱上需要冷卻循環用水,水質要求不高,就可利用再生水來滿足。
盤點已核定的再生水廠,桃園共有3座,其中桃北廠核定供水量為8萬噸,供應給觀音產業園區、桃園煉油廠與桃園航空城,目前桃北廠已先供水每日1.8萬噸,目前持續施工中,今年可擴增至4萬噸、2029年可擴增至8萬噸。另文青水園廠、中壢廠仍在規劃與待發包中。
主要供應竹科的的新竹客雅廠,目前仍在規劃中,目標2030年前供應每日6.71萬噸,2027年先供應2.5萬噸水。
台中共有4座再生水廠,其中福田廠規劃2026年供水5.8萬噸給台中港特定區,目前施工中;供水給中科台中園區包括水楠廠與福田廠,水楠廠已在2024年上線每日供水1萬噸,福田廠規劃2031年上線供水4.8萬噸、2038年增至10萬噸;豐原廠預計2029年供應1萬噸水給中科后里園區。
台南共有3座再生水廠供應南科台南園區,永康廠已有1.55萬噸上線,安平廠已有3.75萬噸上線,目前兩個廠都正在辦理擴增評估中,仁德廠有每日0.8萬噸水的量能,規劃今年上線,目前試供水中。
高雄共有4座再生水廠,供應臨海產業園區的共有鳳山廠與鄰海廠皆已完工供水,鳳山廠日供5.02萬噸水、鄰海廠日供3.3萬噸水;供應楠梓產業園區的共有楠梓廠與橋頭廠,楠梓廠預計2030年可日供7萬噸水,橋頭廠2027年可供應3.5萬噸,兩座廠目前都在施工中。
水利署發言人王藝峰指出,隨著除北市外的五都污水道普及率提升,就可同步建置再生水廠,配合污水管線佈建進度,再生水廠部分量能就可先上線供水。
觀察六都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台北市87.97%居冠、其次是新北市70.45%,第3高是高雄市50.23%,而桃園市25.65%、台中市26.69%、台南市28.7%皆不過3成。另科技重鎮新竹縣的污水管線普及率29.46%。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