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佈與日本達成協議,對日本產品課徵15%關稅。(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佈與日本達成協議,將對日本進口產品,包括汽車與汽車零組件徵收15%關稅,此前,美國與菲律賓、印尼、越南也達成19%至20%的關稅協議,預料其他東南亞國家可能也取得類似稅率。分析師認為,相關協議為全球最大製造業基地提供對美貿易新格局的清晰輪廓。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新興市場經濟學家阮貞(Trinh Nguyen)說,「我們現在生活在10%關稅等於是零關稅的新常態,15%至20%的關稅看起來還不差,如果其他所有國家的稅率也一樣的話」。她補充,「15%至20%的關稅,對美國企業而言,從國外進口而非在地生產類似產品,仍是有利可圖的」。
美日協議乍看之下,對日本並不利,但投資人卻對此協議大表歡迎,日經225暴漲逾3%。畢竟15%的對等關稅已較本月初川普宣佈的25%大幅下降,而輸美汽車也從先前的25%關稅降至15%。
Annex財富管理(Annex)首席經濟學家雅各森(Brian Jacobsen)指出,「這標誌市場會為15%關稅慶賀的新時代,一年前,這樣水準的關稅將令人震驚,如今,卻讓人鬆了一口氣」。他補充,投資人掌聲雷動是因為先前25%的關稅太高,對比之下15%低了許多,這就是「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帕克(Albert Park)也說,「市場對這樣的變化相當樂觀,我不確定投資人是否已充分了解高關稅干擾可能造成的衝擊效應」。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Brian Tan指出,新近的協議延續了關稅15%至20%的趨勢,川普近期表示,他傾向的基礎關稅並非當前的10%而是15%至20%之間,這可能使亞洲的GDP預測有下行風險。
經濟學家警告,迄今尚未受到關稅衝擊的美國消費者,在未來幾月就會遭遇成本轉嫁的局面。高盛集團經濟學家預期,美國對等關稅底線將從10%上升至15%,此結果將加劇通膨,影響經濟成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