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民主社會研究中心今發表「大包圍:中國面主導成熟製程晶片戰略布局」報告。(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美國對中國祭出封鎖先進製程晶片,國科會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經濟安全研究組今(21日)發表最新報告,指出若持續坐視中國晶片產業在成熟製程坐大,恐會讓民主國家半導體供應鏈面臨挑戰,建議應將中國成熟製程的龍頭企業納入管制,並建立透明供應鏈。
DSET發表「大包圍:中國全面主導成熟製程晶片戰略布局」報告,該報告結合第一手訪談經驗與公開市場資料,指出中國系統打造當地成熟製程晶片供應鏈,中國的成熟製程晶片市場市佔率於2023年已達34%,雖低於台灣的43%,但高於美國的5%,而2027年後中國的市占率可能拉高到47%,台灣則下滑到36%,美國則可能下滑到4%,中國成熟製程晶片崛起,是透過地方補貼與政策扶植,挑選具潛力的國家冠軍企業,並建構垂直整合的產業生態,如透過電動車等拉抬需求等,這樣的政策建構類似整合元件製造商運作模式,報告將之稱為「虛擬IDM模式」。
透過此模式,中國的國家冠軍企業在各產業鏈環節擴張國際影響力,並持續在該國打壓他國產品,並逐步吞食與包圍民主供應鏈,DSET指出,中國成熟製程晶片壯大的關鍵還是在於透過內需拉動效應,並且讓這些企業具有進軍國際的能力,而這些晶片可能部分還會涉及美國國防關鍵作戰能力設備,呼籲應該重新審視全球供應鏈的結構弱點。
DSET建議美國政府應透過兩大方向著手,一個是擴大出口管制目標,包含應將成熟製程中不可或缺的光阻劑與雷射光源等關鍵材料,納入新的出口限制清單,並加速將中國主要的國家冠軍企業系統性納入實體清單,另一則是應該優先建立供應鏈透明化機制,包含透過協調國際稅則系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整申報規定,要求企業揭露產品使用中國來源晶片的比例等,還有針對國防關鍵基礎設施,實施階段性晶片排除政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