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大校長管中閔認為,美台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已成為目前企業最主要的困擾因素,並向政府提出五項建議。(資料照)
〔記者林哲遠/台北報導〕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國民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民眾黨政策會今召開,因應美國關稅「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期中報告記者會。前台大校長管中閔認為,政策不確定性已成為目前企業最主要的困擾因素,並向政府提出五項建議,包含穩定匯率、檢討能源政策、擴大安定就業措施與勞工保障、設立AI轉型專責單位、建立貿易協助單一窗口等。
管中閔指出,在美國尚未正式公布對台關稅政策內容的情況下,政策不確定性已成為目前企業最主要的困擾因素。他強調,因為政策未明,產業界正同時面對兩大層面的高度不確定,一是關稅本身的內容與稅率無從掌握,二是政府後續是否推出補助或支援機制亦未明朗。
管中閔說明,廠商在面對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只能自行揣測可能的課稅水準,導致營運策略無法具體規劃,進退兩難。同時,缺乏對政府政策作為的預期,也進一步抑制企業調整與投資的動能,形成雙重壓力。
廠商面臨的主要困難,管中閔提出五點包含,一、匯率劇烈波動,台幣快速升值導致「賠錢出貨」,中小企業缺乏避險工具;二、工業電價三年累積漲幅達66%,加上綠電資源集中,中小企業無力競爭;三、傳統製造業面臨高科技產業「搶人」壓力,技術斷層持續擴大。
管中閔續指,四、無論是AI導入或碳盤查,中小企業面對技術、人力與資金多重門檻,難以實質轉型;五、廠商普遍對中央政府協助政策缺乏了解,資訊碎片化與流程繁瑣形成進入障礙。
據以上五大問題,管中閔提出五項政策建議,包括穩定匯率、檢討能源政策、擴大安定就業措施與勞工保障,輔導中小企業升級;設立AI轉型專責單位、建立貿易協助單一窗口等。
據模型推估,若中國GDP衰退1%,將對台灣當季GDP造成約0.4%的影響,且影響效應可延續兩至三季;若美國GDP衰退1%,台灣當季GDP亦將被影響0.3%。管中閔指出,除了總體經濟變數之外,未來廠商的調整行為以及中間國家對關稅政策的反應,亦將逐步顯現。
他建議,後續分析應納入更多具體的政策參數,以提升模型推估的精確性,並強調在政策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目前所有估算皆為初步結果,未來應持續觀察並動態修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