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世界面臨「核選項」:瞄準美國債務。(法新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8月1日最後的川普關稅期限將到來,面對這關稅大棒,歐洲與其他國家正思考是否要團結起來,動用最後王牌「美國國債」來反對川普的政策。外媒報導,經濟學家指出,美國真正的弱點在於「債務」,預計到2025年,美國債務將超過36兆美元(約新台幣1061兆元),佔GDP的120%以上;其中,超過30%由外國投資人持有。
內文指出,美國債務是由世界各國資助,主要分成三類,包括三大持有國以及投資者,另外還有市場參與者,當中也點明了台灣持有美債規模。
據報導,川普對於關稅政策始終立場強硬,是早在入主白宮之前的數十年,就公開支持保護主義關稅。如今,美國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本關稅,並額外針對鋼鐵、鋁、汽車加徵重稅,使美國關稅總體水準升至1940年代以來新高。
川普的目標有三,包括振興本土製造、減少貿易逆差、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以支撐減稅政策。
儘管歐盟與其他國家正積極與川普政府進行談判,希望在8月1日前避免新一波關稅上調,但迄今為止,除了中國和部分加拿大反擊之外,大多數國家反應軟弱,不過,但這情勢有可能在8月1日迎來劇變。
據歐盟貿易專員馬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明確表示,如果歐洲出口關稅升至30%,「歐美貿易將近乎終止」,屆時歐洲將一無所有。因此,目前布魯塞爾已在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國進行磋商,探討聯合應對川普關稅的措施。
美國債務的三大持有國,分別是日本約1.1兆美元(約新台幣32.4兆元)、英國約8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3.5兆元)、中國約75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1兆元)。根據美國財政部截至2025年4月更新數據,這3個國家共控制著美國近30%的外債。
第二為投資者,包括開曼群島的資金約4480億美元(約新台幣13.2兆元)、比利時4110億美元(約新台幣12.11兆元)、盧森堡4109億美元(約新台幣12.10兆元)、加拿大3684億美元(約新台幣10.85兆元)、法國3606億美元(約新台幣10.62兆元)、愛爾蘭339億美元(約新台幣9990億元)等。這些實體加在一起,構成了美國債務的另一個重要部分。
此外,下一個市場包括台灣2988億美元(約新台幣8.8兆元)、新加坡、香港、印度、巴西、南韓、挪威、阿聯、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經濟體。
外媒指出,如果外國投資者停止購買美國國債,後果將非常嚴重。簡而言之,美國的資金來自世界一半國家的資助,美元仍然是最重要的全球貨幣。
因為這些國家如協調減少購買,或大量拋售美國國債,將造成美債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美國政府融資成本提高,同時也會推升企業與家庭貸款利率,拖累消費與投資,進一步導致經濟放緩甚至衰退。
外媒指出,這就是所謂的「核選項」,日本政府已公開將之稱為最終手段。不過,這項武器可能對持有國同樣造成傷害,例如日圓升值將打擊日本出口競爭力,拋售國債也意味著持有資產損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