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紡織加速商用 研調估市值規模驚人成長

2025/07/19 13:46

報告指出,美國之所以作為全球最大智慧紡織市場,主要是因為相關技術的研發基礎完備、民眾消費力高,且在軍事、醫療應用都佔有領先地位。示意圖。(資料照)報告指出,美國之所以作為全球最大智慧紡織市場,主要是因為相關技術的研發基礎完備、民眾消費力高,且在軍事、醫療應用都佔有領先地位。示意圖。(資料照)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全球智慧紡織品(Smart Textiles)正加速從實驗室走向量產與商用化,根據市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最新報告,隨著穿戴式電子設備普及、健康意識升溫,以及軍事與醫療領域對即時監測的需求提高,全球智慧紡織產值規模預估將自2025年的24.1億美元(約新台幣708.26億元)成長至2030年的55.6億美元(約新台幣1634.31億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18.2%。

觀察智慧紡織的核心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穿戴式科技產業的加速擴張。現代智慧衣物已能整合感測器、導電纖維與致動器等電子元件,即時蒐集並回傳心率、體溫、動作等生理數據,應用範圍涵蓋健身服、醫療衣、軍服與專業運動服。報告指出,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技術的融合,讓智慧紡織得以從「可穿戴」進化為「可分析」,進一步推動個人化健康管理與遠距監測系統的發展。

此外,技術進展亦是智慧紡織品的關鍵推力之一,近年來,感測器微型化與能量回收裝置日漸成熟,使智慧紡織得以在保持舒適性的前提下強化功能表現。而具備自我修復、抗菌與環境適應能力的數位化紡織品也逐步投入量產,為市場帶來差異化競爭力。從時尚服飾到車用座椅,智慧紡織的應用場景正逐步向消費性與產業端擴散。

報告也指出,美國之所以作為全球最大智慧紡織市場,主要是因為相關技術的研發基礎完備、民眾消費力高,且在軍事、醫療應用都佔有領先地位。包括Nike、Adidas、Hexoskin等業者都在美國積極布局智慧穿戴產品,且美軍也大力支持次世代軍服系統,導入環境感測與生理監控機能。美國醫療體系也將智慧紡織納入慢性病照護與遠距健康管理,帶動相關技術加速落地。

然而,智慧紡織品市場目前仍然面臨製造成本高昂、洗滌耐久性不佳,以及缺乏法規與國際標準等挑戰。報告也特別點出在軍事與醫療等高度敏感應用場景,產品安全性與合規性門檻偏高,導致中小型廠商在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瓶頸。此外,智慧紡織跨足紡織、電子與數據產業,智慧財產保護與測試規範的建立亦有待成熟。

儘管如此,隨著智慧城市、永續時尚與數位健康成為全球政策趨勢,智慧紡織的長期潛力仍備受看好。報告預期,透過產業跨界合作、政府補助與標準化機制逐步建立,將有助於智慧紡織從利基市場走向主流應用,開啟下一波個人化、數據化與永續化的穿戴革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