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WSJ爆比亞迪壓迫供應商恐怖狠招 廠商泣訴「每月一次」

2025/07/14 20:03

外媒指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大打價格戰,供應商深受其害。(法新社)外媒指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大打價格戰,供應商深受其害。(法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車企為了搶市場,大打價格戰,還出狠招壓迫供應商。《華爾街日報》披露,比亞迪以先用一種其稱之為「迪鏈」的電子借據向供應商付款,廠商可能要等大半年才能變現,嚴重衝擊現金流,但是為保住訂單,只能勉強接受;不僅如此,比亞迪還要部分供應商降價10%,另有供應商更爆料,被要求降價的頻率甚至高達每月一次。

報導指出,比亞迪(BYD)最近將一款入門級電動汽車的價格降至相當於不到8000美元。供應商表示,為了達到如此低的售價,比亞迪等車企正藉由要求降價和拖延付款期,擠壓供應商。

比亞迪通常先用一種其稱之為「迪鏈」(D-chain)的電子借據向供應商付款,供應商可能要等大半年才能將這些票據變現。供應商們表示,這種付款方式嚴重影響現金流,但為了保住訂單,不得不勉強接受。

供應商還說,他們現在被要求降價的頻率有時甚至高達每月一次,車企也要求他們提交電費單、工人輪班紀錄和其他成本數據,以證明報價合理。汽車製造商還會去供應商的工廠,核實所報告的生產線工人數是否準確。

由於對這些做法感到不滿,一些汽車供應商已開始公開發聲。浙江孔輝汽車科技董事長郭川之前就寫了一封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公開信,道出供應商的擔憂,立刻在網路瘋傳。

他寫道:「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在中國汽車產業,龍頭車企和大型供應鏈企業均有社會良知」。

根據《華爾街日報》看到的一封信函,去年11月比亞迪就2025年合約進行談判時,要求一些供應商降價10%。比亞迪寫道:「2025年,新能源汽車迎來重大機遇的同時,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進入大決戰、淘汰賽」,該公司呼籲「整個供應鏈共同努力、持續降本」。

報導說,過去5年,比亞迪的收入增加5倍,同期間應付帳款、應付票據和其他應付款項激增了8倍,達到540億美元,佔去年底總負債的3分之2;分析人士稱,這些款項基本上就是比亞迪積欠供應商的錢。

香港GMT Research分析師Nigel Stevenson直言,比亞迪近期的增長沒有一項是通過傳統債務融資,反而是透過擠壓供應商,為新工廠和設備騰出資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