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英特爾18A開發進展迅速,其良率高於三星的SF2,但落後於台積電的N2(2奈米)。英特爾可望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大規模量產。(示意圖,彭博)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特爾終於傳來好消息,據外媒報導,英特爾18A製程的良率已高於競爭對手三星目前的水平。根據KeyBan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一份研究報告聲稱,英特爾18A開發進展迅速,其良率高於三星的SF2,但落後於台積電的N2(2奈米)。英特爾可望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大規模量產。
KeyBanc指出,英特爾可望實現下一代行動CPU的18A量產,預計2025年第四季良率將達到70%。雖然英特爾的良率預計不會超過台積電,但擁有一個強大的製程對英特爾來說已經足夠。
先進晶片代工的良率穩定提升,對目前的英特爾至關重要,尤其是在18A更專注於Panther Lake等內部產品下;因此,英特爾必須確保這一階段的順利完成。
根據早前媒體報導,台積電在去年12月2奈米製程的試產當中,良品率就已超過60%,現在已提升至70%至80%,接近量產的水平。業界認為,英特爾的18A製程,其主要競爭對手是台積電的N2製程。
三星在2奈米(SF2)製程的測試生產中實現高於預期的初始良品率,但僅達30%以上。
另外,台積電規劃中的A14製程技術計劃於2028年開始生產,截至目前開發進展順利,良率表現優於預期進度。台積電指出,A14將在相同功耗下,提升達15%的速度;或在相同速度下,降低達30%的功率,同時邏輯密度增加超過20%。
英特爾計劃先以18A製程在尖端領域站穩腳跟,然後再以14A製程向外部客戶轉型。這項決定將使他們能夠在市場上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並有可能與台積電的A14競爭。
不過,7月初也有媒體傳出,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考慮調整晶圓代工策略,擬將重心轉向「14A」製程,可能放棄推廣「18A」製程。若英特爾停止對外銷售18A製程,預估將面臨數億至數十億美元減損損失,董事會預計7月討論相關決策。因此,英特爾後續動態仍待觀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