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重創亞洲國家!BBC點名2大輸家

2025/07/11 15:05

川普已向23國發出對等關稅通知函。(資料照,路透)川普已向23國發出對等關稅通知函。(資料照,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川普已向23國發出對等關稅通知函,其中包括日本、南韓到斯里蘭卡等多達14個亞洲國家,早前川普更宣布對加拿大輸美商品課徵35%關稅。外媒指出,亞洲在川普關稅攻勢中動盪不安,並點名2大輸家,除了「亞洲的製造業者」面臨風險外,美日的盟友關係也受到傷害。

英媒《BBC》報導指出,川普最新的關稅威脅,對日本商品徵收25%關稅,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深感遺憾」。東京作為美國的長期盟友,一直極力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日本一方面試圖為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商爭取讓步,一方面又抵抗美國要求開放日本稻米市場的壓力。雙方已進行了多輪談判。自4月川普宣布對盟友與對手全面加徵關稅以來,日本貿易大臣至少已七次造訪華盛頓。然而,這些努力似乎收效甚微。隨著談判進展遲緩,川普對東京的評價也從「強硬」變為「被寵壞」。

全球各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最後期限延至8月1日,等於川普再次重置了全球貿易的關稅倒數計時器。那麼,到底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BBC指出,就某一層意義來看,幾乎所有國家都是贏家,因為川普又把期限延長了3週。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研究主管孫德根(Suan Teck Kin)表示,「樂觀的看法是,這代表各方會在8月1日的期限前加快談判腳步。」像是泰國、馬來西亞等成長型經濟體,本週收到關稅通知後,特別急於尋求解決方案。這些國家也因美國打擊中國洗產地而夾在中美之間。

經濟學家告訴BBC,由於貿易協議本身的複雜性,延長期限的可能性仍高。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Alex Capri指出,考慮到美方信件中提出的要求本身並不清楚,各國需要時間釐清並執行川普的條件。例如,美國與越南的貿易協議中特別對轉運商品課徵關稅,但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只針對成品,還是所有進口零組件也涵蓋在內。Capri指出,不論是哪一種,都需要更複雜的技術來追蹤供應鏈,這將會是一個緩慢、長期且不斷演變的過程,涉及多方,包括科技公司和物流夥伴。

BBC指出,川普關稅佔的輸家就是「亞洲的製造業者」,Capri認為,來自美國、歐洲與中國的跨國企業都面臨風險,這不僅傷害出口商,也影響到美國的進口商與消費者。但是,對於亞洲許多國家而言更是重創,因為這些經濟體的崛起有賴製造業,從電子到紡織皆是如此。

Capri補充說,美中貿易過於緊密,難以簡單劃分輸贏,但越南、柬埔寨等出口依賴度高的國家將首當其衝,分別面臨高達40%及35%的懲罰性關稅。相對地,南韓與日本因擁有更強的經濟實力與地緣政治籌碼,可能有能力撐得更久。印度同樣握有籌碼,目前尚未收到美方關稅信函。儘管協議看似即將達成,但在開放農業市場與進口規則等議題上仍存在關鍵歧見,導致談判延宕。

BBC指出,「美日同盟」也是一大輸家,經濟學家Jesper Koll表示,儘管美日之間有密切的經濟與軍事關係,日本仍被當作一般亞洲貿易夥伴對待,Koll認為,日本已準備好長期應對,不會輕易讓步,尤其參議院選舉將至,很難預期8月前會有協議結果。

那麼,中美之間的角力,目前又是誰輸誰贏呢?BBC指出,亞洲一直是美中角力的主要戰場,關稅戰可能讓川普失去優勢,部分觀察人士認為,川普延長談判期限其實反映出他過於高估自己的籌碼。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David Jacks指出,美國的談判地位其實已被削弱,因為這顯示出他們的底牌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強。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Alex Capri指出,川普選擇將通知信張貼於網路,而非透過傳統外交管道發送,這可能會適得其反,形同一場「政治戲碼」,這種混亂正是「送給中國的大禮」。他補充說,中國正試圖塑造自己是「比川普更穩定」的替代選項。

BBC指出,美國及中國2國誰能在這場貿易戰中贏得更多盟友仍難以斷言,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David Jacks 認為,美中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分手,但要做到這一點很難,過程恐怕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