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步入摩托羅拉後塵 特斯拉恐被中養套殺

2025/07/09 17:15

特斯拉已被曾扶植的中國對手甩在身後。(路透)特斯拉已被曾扶植的中國對手甩在身後。(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特斯拉在中國正經歷一代美國企業早已領教過的慘痛教訓:為中國催生出一整條新產業鏈,然後被政府政策限縮排擠,甚至被逐步「逼死」。

報導說,特斯拉現在已被曾扶植過的中國本土企業狠甩在後,該遭遇類似摩托羅拉的痛苦經歷。

1990年代摩托羅拉大舉進軍中國行動市場,「摩托羅拉的到來不僅打造了一個市場,還幫助建設了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摩托羅拉投入鉅額資金用於製造與研發,而在技術轉移的准入條件下,摩托羅拉不僅建廠,還轉讓關鍵技術、訓練大批中國工程師。當時羽翼未豐的華為從中受惠不少。

曾任職摩托羅拉(中國)高級主管的杜驍勇(Mark Duval)說,後來中國政府決心讓本土企業反超,政策傾斜,推出了一些法規束縛摩托羅拉,其中包括施壓該公司採用華為開發的電池標準。

他說,「摩托羅拉面對的策略是以舉國之力獲取所有可能的技術、供應鏈情報以及了解我們的產品;我們與他們合作,也是他們的競爭對手,最終,他們活了下來,而摩托羅拉卻沒有」,此處他指的是華為。

2011年摩托羅拉瓦解,核心的行動部門先是出售Google,後又落入中國聯想集團之手。

報導說,蘋果也上演相同戲碼。蘋果的iPhone代工組裝業務不僅在中國,還打造了有中國參與的最為複雜的一條消費電子供應鏈。蘋果錘鍊出富士康等台灣代工企業、培養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比如立訊精密和比亞迪電子,將它們打造為世界級的製造夥伴。

但此種專業知識註定不會為蘋果獨有。中國手機品牌華為、小米、Oppo與Vivo都是從蘋果生態系統中崛起,這些品牌使用的供應商都是被蘋果嚴格磨礪出來的,如今這些品牌手機主導中國市場,海外市占率也日益擴大,蘋果實際上是親手栽培了自己的對手。

報導說,今年初中國擴大補貼計畫中國政府擴大補貼計劃,旨在促進電子產品等商品的國內消費。補貼上限約850美元左右(2.48萬台幣),正好將蘋果多數高階iPhone排除在外,同時完美覆蓋了其中國競爭對手的旗艦機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