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仍與美國就對等關稅談判。(路透)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屆滿,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公布發給14國的信件,告知8月1日起適用的新關稅,其中日、韓將面臨25%的稅率。但學者認為,這些國家才正要進入談判「下半場」,而台灣稅率應該會落在15至20%,若稅率高過這區間,不論是對美國或台灣都沒有好處。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在臉書發文分享六點看法:
第一,對等關稅開獎不是最後得獎結果,這些反而是川普認為還要談判的國家清單,對這些國家來說,現在才進入談判的下半場。
第二,對等關稅談判的關鍵是「不要想對等、不單純關稅、主要是談判」。美國沒想跟台灣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也不會給台灣零關稅,川普關稅的地板價是10%,而且要台灣給美國零關稅。
日、韓都已經和美國簽FTA,但還是被要求25%的對等關稅。和韓國談判中討論的是美國汽車為什麼在韓國賣不動、駐韓駐軍要怎麼分攤軍費、Google地圖在韓國為什麼不能用,基本上只要美國想談都可列入。
第三,對等關稅另一個目的在創造「非中供應鏈」。和中國密切的國家大約都從40%關稅往下談,和美國聯盟國家大概10%開始談,所以寮國、緬甸、泰國這些和中國密切的東南亞國家都是近4成,英國歐盟大概都是1成開始加,越南是一個最直接例子,轉口貿易的稅率4成,當地生產的稅率2成。
也就是説,多投資美國,少用中國貨,該國家的稅率會越低,反之就越高。連賢明強調,過去只做生意、沒有意識形態的好時光已經過去了。
第四,台灣現在處於尷尬中,川普應該想把日本韓國和台灣一起談,放在類似的關稅區間,日本本來要做模範生,談完再找韓國台灣比照辦理,沒想到石破茂比石頭還硬、韓國新總統則剛上任,反而是台灣最有誠意,談判進度最前面,但目前還不是美國最滿意結果,所以川普還在考慮要不要接受。
第五,至於台美貿易談判卡在哪?連賢明認為應該在農業、而不是汽車關稅。汽車關稅和貨物稅最大問題是稅損,金額不小但還有解決空間。農業部分牽涉到食安,很容易被解釋為在美國壓迫下放棄國人健康。這些困難不論哪個國家都會碰到,否則日本也不會為稻米死守不願意退讓。
第六,即使談判沒有如預期順利,連賢明認為台灣的對等關稅應該會落在15至20%區間。若稅率高過這區間,不論是美國或台灣都沒有好處,畢竟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國家,台灣也是美國ICT和半導體最重要供應鏈。此外,台灣若能談成還不錯的結果,也會給日本韓國製造額外壓力,台灣若在美國有稅率優勢,這樣對日韓在科技業與台灣競爭大不利。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認為,台灣可能和日、韓一樣在農業議題上比較堅持,亞洲許多國家是以農立國,農業進出口政策容易影響到選舉,若在此議題上讓步,容易被在野黨抓到把柄。
吳大任分析,越南能夠談出20%的好結果,可能是因為配合度高,美國要求什麼就全盤接受;越南、中國這類比較極權的國家,不需考慮到民意問題,談判時較有效率,而台灣、日本、韓國比較吃虧,必須在某些議題上有所堅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