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出口限制,在貿易談判上獲得成功,但國內產業卻受損害。(擷取自中國社群網站)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針對稀土產品的出口限制,一度中斷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的部分環節,也成功迫使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談判桌,被視為一項外交成果。《路透》指出,中國封鎖稀土出口,導致稀土磁鐵出口暴跌75%,也讓本已因中國經濟放緩而陷入困境的中國稀土產業更加雪上加霜。
據報導,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實施後的兩個月內,稀土磁鐵出口暴跌75%,加上中國電動車市場價格戰激烈,磁鐵製造商面臨雙重打擊。
儘管中美雙方已於6月27日達成協議,將重啟稀土供應,但對於相關企業來說,痛苦短期內難以紓解。根據中國官方稀土交易平台「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表示,即使雙方達成協議,落實仍需時間,而目前倉庫庫存正不斷堆積,出口限制將對某些中國磁鐵製造商造成「危機」。
公開文件顯示,中國生產了全球90%的稀土磁鐵,並消耗了其中的大部分。觀察11家主要上市磁鐵企業,其去年營收中來自出口的比例介於18%至50%不等。
大宗商品信息公司阿格斯(Argus)的金屬價格分析師薩克拉托瓦(Ellie Saklatvala)指出,中國稀土企業正同時受到出口停擺與國內需求低迷的雙重壓力,不少廠商已暫時失去重要客戶,復原時間難以預料。
據報導,考量稀土具高度政治性,絕大多數中國大型企業不願對外評論政策影響,但有2家磁鐵製造商私下透露,預期今年營收將下滑,其中一家坦言,出口業務受到嚴重衝擊,損失金額暫難估算。
包頭天和磁材等上市公司也在年報中坦言,若國際局勢進一步惡化,將衝擊出口收入。儘管也有企業近期已獲得出口許可,並表示生產已恢復正常,但市場普遍預期,中國政府若比照鍺、銻等戰略金屬設立更嚴格的出口審核機制,稀土產業恐難回到過往的自由貿易狀態。
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學者艾布拉罕(David Abraham)則指出,中國要求出口商提交大量資訊以換取許可,對產業將帶來長遠影響。他預測,生產商將面臨長期出口延誤與額外負擔,並可能引發整體產業重組壓力。他直言,中國政府也許不排斥此種發展,因為這有助於進一步鞏固對稀土產業的控制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