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深陷債務深淵 ? 經濟學人「這麼說」

2025/07/08 14:05

中國「家庭債務的飆升」,住房貸款是家庭負債最大來源。(法新社)中國「家庭債務的飆升」,住房貸款是家庭負債最大來源。(法新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城市景觀的巨變,曾經象徵著中產階級的崛起,近年這個結構出現不易察覺的變化,就是「家庭債務的飆升」。2006年中國家庭債務僅占GDP的11%,如今已超過60%,逼近已開發國家的水準。《經濟學人》指出,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深陷債務深淵,主要是來自中國國有銀行,也來自如螞蟻金服(Alipay)和微眾銀行(WeBank)這類科技平台。

根據智庫Gavekal Dragonomics估算,中國債務違約人數高達2500萬人至3400萬人。若算上拖欠未還款者,總人數可能高達6100萬人至8300萬人,相當於15歲以上人口的5%至7%。與5年前相比,這個數字翻了一倍。

專家認為,中國青年失業率高漲,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這種情況只會更糟。

文章指出,「債務」對於中國人來說,仍被視為羞恥,許多家庭不習慣公開談論個人財務問題。然而,面對地方政府債務和企業債務的沉重負擔,官方已疲於奔命,難以再多管家庭債問題。

從宏觀層面看,這些數據不至於立即威脅中國金融穩定,但對中產階級的心理影響卻是深遠的,這壓抑消費信心,動搖對未來繁榮的信仰,而這種信仰正是北京維穩的核心資本。

根據摩根大通研究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儲蓄佔可支配所得的比例接近32%,遠高於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美國不到3%的水準。在經濟繁榮時期,房屋貸款似乎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尤其是當時就業機會充足且穩定。

當時中國民眾也從支付寶、微眾銀行等大型網路貸款平台上大手筆借錢,還有人借錢投資家族企業。然,這一切都在2020年的「動態清零」封控,以及隔年開始的房地產崩盤,改變了一切。

住房貸款是中國家庭負債的最大來源,2024年佔比達65%,大多數抵押貸款由國有銀行發放。現今,這些銀行必須想辦法從無力償還貸款的人手中收回借貸資金,為避免激化社會矛盾,其追債作法較為謹慎,但線上信貸平台的追債卻十分激進,讓不少人苦不堪言。

私人研究公司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列入拍賣的法拍住宅數量為36.6萬套,略高於2023年36.4萬套。專家認為,無力償還房貸的人數成長速度可能更快。

2024年,中國房屋貸款佔家庭貸款的65%(這不包括商業貸款)。大多數抵押貸款由國有銀行發放,現今這些銀行必須想辦法從無力償還貸款的人手中收回借貸資金,為避免激化社會矛盾,因此作法較為謹慎,但在線信貸平台對於追債作法激進,讓不少人苦不堪言。

目前中國仍缺乏類似歐美的個人破產保護法,這使得絕望者不得不向高利貸妥協。深圳在2021年試行個人破產制度,但截至2024年9月,申請者超過2700人,但實際上法院受理僅10%,其他城市雖也在試點,但北京並無積極推進的急迫感,顯然擔心這會助長投機風氣,或讓國有債權機構承擔損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