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大肆收購海外礦場,掌握稀土等關鍵資源。圖為稀土礦場裡的礦石。(路透檔案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金融時報》披露,面對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國企業競相獲取支撐全球經濟的原料,海外礦業收購金額已達到10多年來最高水準。正當美國及歐洲試圖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之際,中資大舉收購海外礦場令西方國家相當警惕。
報導指出,根據標準普爾和併購市場(Mergermarket)的數據顯示,去年中資的海外礦業收購案件中,共有10筆交易價值超過1億美元(約台幣29.7億),創2013年以來最高紀錄。澳洲格里菲斯亞洲研究院(Griffith Asia Institute,GAI)也發現,去年中國海外礦業投資和建設是2013年以來最活躍的一年。
報導提及,在海外交易中最活躍的中國礦業集團包括洛陽鉬業、五礦資源和紫金礦業。而且中資併購海外礦場的案件並未減緩,中國紫金礦業最近表示,計劃以 12 億美元(約台幣356億)的價格收購哈薩克一座金礦,今年 4月份,Appian也以4.2億美元(約台幣125億)將其位於巴西的銅金礦賣給中國白銀有色集團。
報導說,中國在大多數關鍵礦產(包括稀土、鋰和鈷)的加工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但必須進口大量原料。企業諮詢公司 SP Angel 的分析師邁耶 (John Meyer) 透露,中國一直在透過收購交易,「積極阻止西方獲得其主導的某些關鍵材料」,「每次有人接近鋰礦,中國人就會拿著支票跑過來」。
分析師和投資者一致認為,併購數量增加反映中國為應對日益惡化的地緣政治環境所做的努力。私募股權集團 Appian Capital Advisory 創辦人舍爾布(Michael Scherb)研判,過去 12 個月中國企業的活動有所增加,他們正試圖在地緣政治變得困難之前完成大量併購案。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