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DeepSeek用戶已呈現殭屍化,市佔率下滑。(彭博)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AI新創DeepSeek 在今年初發布「DeepSeek-R1」大模型,打著成本低廉及宣稱性能與OpenAI相當,一度血洗華爾街。隨後被爆出用戶個資被「送中」,遭到多國政府機構及企業封殺。半導體研究機構SemiAnalysis最新研究指出,DeepSeek的流量和用戶已呈現殭屍化,市佔率下滑。更慘的是傳出輝達H20晶片禁輸中,導致新一代的R2 開發難產。
《SemiAnalysis》指出,中國DeepSeek R1 發布後,震撼股市和西方AI產業界,RI發布後,其用戶應用流量激增,市佔率也隨之大幅提升。不過,DeepSeek爆炸性成長並未跟上其他 AI 應用的步伐,DeepSeek 的市佔率也隨之下滑。
報告稱,DeepSeek 流量的絕對值下降,數據更加嚴峻。反觀其他領先的 AI 模型供應商在同一時間段內的用戶數量,都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
為什麼使用者要轉向其他開源供應商呢?答案在於Token(代幣)經濟學以及為模型提供服務的 KPI 之間的權衡。Token如同是 AI 閱讀與寫作時的計數單位,用戶輸入一段文字會被拆解成很多Token;AI輸出的回覆也會包含很多Token,AI的收費依據這些Token的總數計算。
報告說,DeepSeek 能夠將其產品定價如此低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強制用戶等待數秒,相比之下,其他一些提供者以相同的價格提供該服務,但回應延遲時間要短得多。報告指,DeepSeek 專注於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對最終用戶體驗不感興趣。
報告指出,為了將算力成本壓至極限,DeepSeek在服務品質做出妥協。官方平台的首Token延遲(First Token Latency)動輒數秒,遠低於業界對「即時」響應的期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Parasail、Friendli等第三方平台僅收取2到4美元,即可獲得高達100 萬Token的幾乎零延遲體驗。
若與更大規模雲廠商相比,差距仍明顯。微軟Azure託管DeepSeek模型的價格約為官方2.5倍,但首Token延遲卻足足少了25秒,CP值優勢一目了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以相同延遲水平衡量價格,DeepSeek也並非最佳選擇,眾多託管商已趁機在價格戰上搶佔先機。
報告直指,在AI的世界裡,算力就是王道。美國的出口管制限縮了中國AI模型的算力。DeepSeek只能將最少的算力用於對外推理服務,而將絕大部分算力資源保留給內部研發。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