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0年不上市零虧損 旭榮二代曝「戰略選擇」

2025/07/03 15:39

旭榮二代黃冠華看好公司未來營運展望,強調將攜手供應鏈與時俱進。(記者方韋傑攝)旭榮二代黃冠華看好公司未來營運展望,強調將攜手供應鏈與時俱進。(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旭榮集團創立至今已邁入第50年,年營收達300億元、員工規模逾萬人,擁有從針織布、染整到成衣一貫化製造能力,是台灣機能布料與成衣整合的重要出口品牌。儘管擁有上市櫃的財務與營運條件,公司二代黃冠華卻始終堅持不上市,「我們選擇承擔壓力,不將風險轉嫁市場,這是一種戰略選擇。」

黃冠華指出,自己研究過荷蘭、美國與日本等資本市場制度,認為上市公司雖能取得資本財,但也容易被短線績效與市場預期綁架。「我選擇的是賺管理財,而不是資本財。資本市場給的誘惑就像快錢,一旦走上那條路,就很難回頭了」,選擇不上市,公司得以維持內部文化純度與經營節奏,擁有更多的決策彈性與長期思維。

對於企業傳承,黃冠華則倡議「共治」文化,認為接班制度過於殘酷,容易淪為權益的分配與鬥爭。他說,旭榮不是家族企業,而是「企業家族」,讓願意一起努力的人共治共營,才是推動企業永續的根本,「父執輩認為,公司該分錢給誰?不是看誰買進股票,而是誰真的在公司裡拚命。」

面對美國主導的關稅政策變化,黃冠華坦言,紡織業處於供應鏈前段,與品牌間的深度整合決定了能否應變。他分析,若加徵關稅在10%以內,大多數供應商可透過價值分配談判消化成本;但一旦超過20%,就會牽動整條供應鏈的結構重組。「我跟品牌端的研發、管理系統是深度捆綁的,一塊兩毛的價差已經影響不了關鍵供應商的地位。」

黃冠華說,目前品牌方如Nike、Adidas早已建構成熟的ERP級供應鏈架構,加徵關稅不僅僅是成本問題,更是整體生態系的調整。旭榮早與品牌方針對各製造基地的配置討論彈性配套,必要時能快速調整供應來源或降低單一地區比重。

談及全球製造布局,黃冠華強調,「我們不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而是讓整條供應鏈在三大洲之間轉動」,目前旭榮在台灣、中國、越南、柬埔寨、美國與非洲肯亞等地設有製造據點,其中非洲更成為集團成衣製造的主力基地。受惠於肯亞、賴索托等地的營運在20世紀中葉曾歷經罷工、暴動,旭榮得以完整建立多層次應變系統,能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生產。

展望未來,旭榮計畫持續深耕台灣技術研發基地,同時以東南亞與非洲作為彈性製造樞紐,進一步推進至中東、印度等新興市場。黃冠華認為,「只要人類還穿衣服,這個產業就不會消失。我們不求亮麗,但會在看不見的地方撐起價值鏈。」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