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台灣產業鞏固競爭力 需要3大基石支撐

2025/07/02 14:43

童子賢今日以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身分出席全球半導體產業鏈論壇。(記者方韋傑攝)童子賢今日以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身分出席全球半導體產業鏈論壇。(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今日於論壇活動會前受訪指出,台灣出口表現強勁,導致新台幣近期面臨升值壓力,對部分傳統產業造成挑戰,呼籲政府與中央銀行應在政策面有所因應,協助產業平衡匯率波動風險。童也強調,台灣若要維持半導體、AI與電動車三大產業的全球競爭力,仍需在「人才、法規、能源」三方面持續精進,為下一個十年奠定基礎。

童子賢表示,根據2025年截至5月的統計,台灣對美出口額已超越2023年全年,顯示出口動能相當強勁,這樣的貿易順差會自然造成貨幣升值壓力,雖然高科技產業對匯率變動已有一定應對經驗,但部分傳產則可能面臨較大衝擊。建議政府與央行應審慎思考如何協助這些企業因應匯率波動,避免衝擊擴大。

針對川普陣營傳出擬對日本課徵30%至35%關稅,若未來台灣也列入其中,會否形成「匯率加關稅」的雙重壓力?童子賢回應,美國雖是全球重要市場,占全球經濟體量約26%,但台灣不應將出口重壓於單一市場,歐盟、日本、東南亞等其他市場同樣值得深耕。童並強調,美國關稅壓力並非台灣獨有,而是針對多個經濟體全面施加,呼籲台灣應強化談判實力,爭取公平競爭條件。

在論壇活動致詞當中,童子賢延續產業觀察指出,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台灣近十年經濟成長的關鍵驅動力,未來則將由AI與電動車接棒。台灣從先進晶圓製造到關鍵封裝測試環節,均是全球科技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夥伴,需持續鞏固競爭優勢。

童子賢進一步指出,台灣產業若要繼續壯大,必須在三個基礎條件上不斷投入,包括:「人才」是核心,須強化培育與延攬機制;「法規」要合時、合用,尤其AI產業將面臨倫理與法律爭議,法制環境需同步演進;「能源」方面,更應加速推動低碳高效的供應系統,確保科技產業穩定運作。唯有在這三大條件上同步精進,台灣產業升級之路才能順利持續前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