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陰影籠罩!中國出口業苦撐求生 學者示警「最壞的還沒來」

2025/07/01 19:21

中美貿易戰陰霾仍未消散,中國製造業與出口企業持續面臨壓力。(資料照,彭博)中美貿易戰陰霾仍未消散,中國製造業與出口企業持續面臨壓力。(資料照,彭博)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025年進入下半年,中美貿易戰陰霾仍未消散,中國製造業與出口企業持續面臨壓力。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工業獲利下滑、製造業景氣持續萎縮,企業信心普遍低迷。儘管中美雙方6月達成90天「關稅休戰協議」,但在科技、稀土等關鍵領域,雙方歧見依舊嚴重。學者與業界人士警告,若無法有效化解外部壓力並帶動內需,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恐將面臨更大挑戰。

外媒報導,在美國持續對中國施壓的背景下,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傳統製造重鎮的企業普遍出現減產、停工,出口訂單明顯下滑。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下旬公布2025年5月規模大的工業企業獲利年減9.1%,結束連續兩個月的成長趨勢。今年前五個月累計獲利也轉為年減1.1%,反映整體工業經濟壓力持續升高。其中,汽車產業受創最為嚴重,獲利年減11.9%;國營企業獲利也下滑7.4%。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同樣釋出警訊。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30日公布,6月PMI為49.7,連續第三個月低於榮枯線,顯示景氣持續萎縮。官方指出,外需疲軟、工業品價格走跌,以及房地產與消費不振,形成多重壓力。

山東的金融學者孫濤受訪表示,中美貿易戰不只是關稅問題,更涉及全球供應鏈重組,他表示「美國推動供應鏈『去中化』已初見成效,中國雖試圖借助東南亞作為戰略緩衝,但要大規模轉移並不容易。美國同時也向越南等地施壓,要求限制中國商品透過第三地轉口。」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中國製造業過去三十年受惠於人口紅利、土地紅利與政策紅利,現在這三大優勢都在消退,「製造業正面臨美方關稅壓力,加上內需疲弱、消費信心低迷,企業普遍感受到生存困境。若政策無法出現結構性突破,下半年經濟表現恐難樂觀。」

來自廣東深圳、江蘇昆山、浙江寧波等地的出口業者也紛紛反映目前處境艱困。深圳一家電子產品外銷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公司訂單量較去年銳減5成,「客戶不是不想下單,而是不確定美國會不會突然加稅。我們貨櫃一裝好,對岸政策就可能變,像我們這種小公司根本承受不起這種風險。」

北京經濟評論學者指出,當前最大問題不是產能不足,而是貨品堆積、客戶暫緩收貨,「港口堆滿貨櫃,很多訂單都在觀望政策變化,企業只好選擇停工,否則庫存堆積將拖垮現金流。如果貿易戰延續到明年,情勢恐怕更嚴峻。」

中美貿易戰仍未落幕,從廣東到江蘇,從陶瓷到晶片,從人力布局到資金流向,這場博弈正劇烈衝擊「中國製造」的全球地位。學者直言,企業即便積極尋求轉型與突圍,在當前體制環境下,成功機會仍相當渺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