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匯率避險成本居高 台灣壽險業者陷兩難

2025/07/01 16:06

強勢台幣讓手握巨額美元資產的壽險業者吃盡苦頭。(路透)強勢台幣讓手握巨額美元資產的壽險業者吃盡苦頭。(路透)

吳孟峰/核稿編輯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台幣兌美元在4、5月分別大幅升值3.64%及6.98%,導致台灣壽險業者面臨美元資產巨額匯損。《彭博》1日報導,台灣壽險業者普遍因外匯避險成本居高不下,而降低避險比率,但在美元升值趨勢明顯下,業者將陷入兩難。

《彭博》分析,在今年首季,鑑於台幣近年趨貶且升值預期並不高,加上美元橫盤整理及避險成本上揚,台灣壽險業者大多調降避險部位以節省成本。當時,主要壽險業者針對海外資產(包含股票和債券)所做的外匯避險比率僅47.2%,為2013年以來最低水準,並較2017年的歷史高峰61.9%大幅滑落。

然而,此舉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因為台灣壽險業者超過90%的海外資產都是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可能讓他們面臨資產評價損失。

國際信用評等機構「惠譽」亞太地區保險業評級資深主管Stella Ng表示,避險成本居高不下,限縮壽險業者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避險比率的空間,使得他們不得不在承擔高額避險成本,抑或面臨匯損風險之間左右為難。

台灣壽險業者目前透過無本金遠匯交割(NDF)進行3個月期美元避險的成本約為11%,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2倍。相較之下,日本壽險業者的類似成本僅4%,台灣業者在權衡避險比率與成本時顯得更加窘迫。

據了解,台灣壽險業者目前持有的海外資產總額約7800億美元(約22.75兆台幣)。

在第2季,台幣兌美元升值幅度約12%,勝過《彭博》追蹤的其他30種主要貨幣。外界相信,隨著美元需求降低,以及台美貿易談判持續推進,台幣還有進一步升值的空間。

《彭博》分析顯示,台灣壽險業者主要以NDF和換匯(CS)及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為主要避險工具。金管會近期也修改規定,允許壽險業者將外準金用於100%沖抵匯損。然而,壽險業者的外準金累計餘額截至5月底剩下188億台幣,較去年底減少2008億台幣。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資深副總經理張書評表示,他預期壽險業者的避險比率只會小幅上升,因為大多數業者都已申請適用外準金新制,「如果選擇使用傳統避險工具,成本會直接被沖銷,使用準備金則可以保留資源,以備將來所需」。

法國巴黎銀行駐香港市場策略師Franco Hsu表示,外準金的減少應會促使壽險業者在管理匯率風險時更謹慎,壽險業者為了對海外投資的匯率風險進行全面避險,可能被迫吸收NDF避險的高成本。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