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國企央企項目成為中國工程企業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擷取自中國社交網站)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國企央企難以獨善其身,項目運作出現種種亂象,實際上是反映出國有經濟體系資金鏈緊張的現實,也是中國經濟萎縮的縮影。據報導,國企、央企,現今深受資金困境,面臨高額墊資、回收款項無期等困擾,曾經被視為「搶手貨」的工程項目,也成為業界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據報導,自2023年起,越來越多中國工程企業主動放棄國央企項目。
中媒指出,過去國企、央企的工程項目,被中國工程企業視為穩定與實力的象徵,許多中國工程企業主托關係搶著接案,但現在中國經濟持續萎縮,國央企項目也無人問津,但大家都不敢碰,其原因是承接後恐陷「3大泥沼」。
中國工程企業主指出,現今大家都避免碰觸中國國企項目成,主要原因包括資金陷阱層層設置,前期費用名目繁多,承包商需承擔動輒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元,而國企、央企對於墊資規模和付款時限「永遠沒有明確說法」。
另外,在工程結算環節容易遭遇「花樣百出的惡意扣款」。而付款流程也是無限複雜化,包括審批手續「比天上星星還多」,拖延理由也「千奇百怪」,常有今日工程驗收未通過、明天主管離職、後天經理出差、領導在開會等。
中國工程企業主表示,最令人絕望的是「付款周期無限延長」。這些企業主直言,一筆帳拖1年算客氣,3至5年付款才是常態。因此,在微薄利潤與高昂墊資成本的巨大落差下,這分明是變相借貸。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