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全球經濟正面臨「關鍵時刻」。(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IS)在最新的世界經濟狀況評估中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和地緣政治動盪可能暴露全球金融體系的深層缺陷,全球經濟正面臨「關鍵時刻」。
《路透》報導,即將卸任的國際清算銀行總裁卡斯騰斯(Agustin Carstens)表示,由美國主導的貿易戰和其他政策變化正在破壞長期建立的經濟秩序。全球經濟正處於「關鍵時刻」,進入「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加劇的新時代,這正在考驗大眾對於包括央行在內等機構的信任。
被問到美國總統川普公開批評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議題時,曾擔任墨西哥央行總裁的卡斯騰斯坦言,政府與央行之間出現摩擦,在某些時刻確實可以預料到,這幾乎是設計好的。
卡斯騰斯在週日(29日)發佈的報告中指出,日益抬頭的保護主義和貿易分裂化「尤其令人擔憂」,因為他們加劇了已持續數十年的經濟、生產力成長下滑問題。還有證據表明,世界經濟抵禦衝擊的韌性正在減弱,人口老化、氣候變遷、地緣政治和供應鏈問題都加劇了環境的動盪。
報告中的一項研究顯示,疫情後通膨飆升似乎也使得大眾對於物價走勢的看法產生長遠的影響。保持在高位且不斷上升的公共債務水準,也加劇了金融體系對利率的脆弱性,並削弱了政府透過支出擺脫危機的能力。在談到不斷上升的債務水位時,卡斯騰斯表示,這種趨勢不能持續下去,並稱,更高的軍事支出可能會進一步推高債務水準。
國際清算銀行首席經濟顧問申鉉松(Hyun Song Shin)則提到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美元自今年初以來,已貶10%,並可能創下1970年代初自由浮動匯率時代以來,上半年最大跌幅。
申鉉松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這是美國資產「大輪動」的開始,但也坦言,基於主權基金和各國央行行動緩慢,現在要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不過短期分析顯示,持有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國資產的非美國投資人的對沖,似乎對美國在過去幾個月的貶值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