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測試大廠欣銓包7場「造山者」 鼓勵員工繼續為台灣半導體業努力

2025/06/27 10:42

測試大廠欣銓包7場「造山者」紀錄片,招待員工及家屬觀賞,董事長盧志遠夫婦也前往觀賞其中一場。(欣銓提供)測試大廠欣銓包7場「造山者」紀錄片,招待員工及家屬觀賞,董事長盧志遠夫婦也前往觀賞其中一場。(欣銓提供)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台灣半導體歷史紀錄片「造山者」自6月13日上映以來,持續熱映,企業與個人包場不斷,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夫婦昨晚也去信義威秀看一般場次,半導體業測試大廠欣銓(3264)近一星期也在竹北百老匯影城包7場,招待千餘名員工、眷屬等觀賞,響應熱烈。

欣銓於從6月20日至26日、也就是從上週週五到昨晚,陸續在竹北百老匯影城包7場「造山者」,包括可容納1百人小廳與2百多人的大廳,讓員工選擇方便時間帶著家屬前往觀賞,公司還貼心招待每人一份爆米花及一杯飲料,享受看影片的休閒樂趣,累計共有1千多人觀看。

欣銓董事長盧志遠表示,公司包場的動機就是希望大家、尤其是年輕人及不那麼理解這段歷史的員工家屬等,能深入且認識到當年當國家前途在風雨飄搖中,仍然有一些面對幾乎不可能成功的老中青各輩們,宛如揹著國旗,以愚公造山的精神奮起拼進步。

他說,在世人都以為不可為而為,經由累積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竟真能等到各方默默匯集,終至水到渠成,竟成護國群山,這段天道酬勤,上帝見憐與賜福的過程,面對現今地緣政治等不同的挑戰,透過包場觀賞紀錄片,希望鼓舞大家繼續加油,努力走下去。

其實,盧志遠也是紀錄片的「主角群」之一。他曾公開分享1989年,他在張忠謀延攬下,從美國最先進的研發機構貝爾實驗室回臺灣,到工研院帶領次微米科技專案計畫,此計畫歷時5年,研發預算達70億元,以DRAM/SRAM為載具要追平世界尖端的IC技術,領先示範並驅動全國第一座8吋晶圓量產工廠的實現。

盧志遠說,當時他僅39歲,屬下研究團隊,工程人員幾乎全是本土的年輕新生菜鳥,但他們士氣如虹,信心十足,日以繼夜,「吃苦當進補」,「小牛不識虎,偏向虎山行」,真是一段最美好日子,為國家經建奮鬥而以犧牲作享受的難忘歲月。

盧志遠的弟弟盧超群當時也辭去IBM經理的工作,組了一個精英IC設計團隊返台助陣,成為他們一個分項計畫中的領導人。他們竟在4年半就完成計畫目標,還退還給政府5億元的經費,後來政府公開招標,成立並授權技術給民間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以自主獨立的技術,投身DRAM產業。

盧志遠回憶,他們技術及工程團隊333人,全部被工研院資遣後,再移轉到世界先進,這在當時真是一個大創業的獨角獸,造成成功的因素太多,他自己的努力只是其中一個絕對的必要條件,還不夠形成充分的條件。

盧志遠表示,世界先進因此具有自主量產的技術水準,成軍兩年便大賺了數十億元。但不幸的是,1997年遭逢世界記憶體IC大崩盤,數年下來,日本DRAM廠大概10家倒閉7、8家,世界先進也難免困境,於是董事會決定放棄自主DRAM,轉型晶圓代工產業。

盧志遠心有所感地說,「這對我們是空前挫折」,他記得當時世界先進董事長張忠謀說:「董事長與同仁只好抱頭痛哭!」,這像是天崩地裂,但這也是一個創業契機。

他指出,「上帝對你關閉了一個門,可能就是要為你開上另一扇窗」,這就給了他一個適時該走的新方向,該探索的新視野,次微米計劃的成員開枝散葉,在業界遍地開花,世界先進也轉型晶圓代工而獲重生,他也創立晶圓測試模式的欣銓科技,並得以參與旺宏電子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的技術深耕與經營成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