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曾重挫輝達股價 中國AI新秀快速殞落?

2025/07/01 07:01

DeepSeek最新模型R1震撼矽谷,曾在今年初血洗華爾街,輝達1月27日單日狂瀉逾16%。(示意圖,彭博)DeepSeek最新模型R1震撼矽谷,曾在今年初血洗華爾街,輝達1月27日單日狂瀉逾16%。(示意圖,彭博)

DeepSeek技術長離職創業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今年1月,中國AI新秀「深度求索」(DeepSeek)的AI聊天機器人震撼科技界,然而在DeepSeek崛起之際,近日中國媒體揭露,半年前DeepSeek一名核心高層已悄然離職創業,並將於今年聖誕節前後發布Agent產品,且已獲一線創投機構投資。

消息指出,該高層曾負責技術核心工作,甚至擔綱公司CTO(技術長)。不過,另有知情人士透露,DeepSeek內部並無正式的CTO職稱,但這名離職的高層擔當的角色近似CTO。

報導提到,約半年前正值DeepSeek最火紅的時期,這位高層卻選擇在此時離職創業,並切入AI Agent(代理)賽道,時間點的選擇耐人尋味。當時,DeepSeek甫開源V3與R1模型,其「降本增效」能力備受市場關注。約3個月前,市場又傳出DeepSeek正大舉招聘多個財務相關職位,包括CFO(財務長)、財務副總監等,顯示其組織架構與資本布局可能正進行調整。這位高層在公司處於技術與聲量雙高峰時離職創業,如今聚焦於AI Agent領域,也再度引發外界對AI高階人才流動的關注

業內人士指出,「這位核心高層身負DeepSeek的光環,找到資金根本不成問題。」這句話反映出當前AI創業環境的現實,頂尖大模型公司的技術人才,特別是曾參與核心模型研發的高層,成為資本市場爭相追逐的熱門對象。

今年初,DeepSeek的中文AI模型在美國App Store強勢登頂,迅速引發全球矚目。這款由中國新創開發的產品,被視為挑戰OpenAI主導地位的有力競爭者,也象徵中國AI技術正加速進軍國際市場。從爆紅的背後動力、技術實力,到所面臨的安全挑戰與監管壓力,再到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DeepSeek的快速崛起,是否正改寫全球AI產業的競爭格局?

多國政府及許多企業更憂心敏感資料「被送中」禁止下載DeepSeek。(示意圖,彭博)多國政府及許多企業更憂心敏感資料「被送中」禁止下載DeepSeek。(示意圖,彭博)

DeepSeek下載量與活躍度快速下滑

今年初,DeepSeek登上美國App Store下載量榜首,在Reddit、Twitter等社群平台引發熱議。這是首次有中國語言模型在歐美主流平台竄紅,不少開發者讚嘆其表現直追OpenAI的GPT-4,且完全免費。它的出現震撼矽谷,還導致了以輝達為首的美國科技股重挫,輝達1月27日單日狂瀉逾16%。

DeepSeek爆紅,除了其下載量高之外,主要原因是因為DeepSeek只用了約560萬美元開發的AI模型DeepSeek R1,性能竟然可以媲美花了數億元美元開發、被譽為當今最強的OpenAI o1模型。而且DeepSeek受制於美國的出口禁令,DeepSeek R1只能應用效能較低的輝達H800晶片。

然而,爆紅後僅1個月,DeepSeek的下載量與活躍度便快速下滑。根據數據,DeepSeek自3月起在美國App Store榜單迅速下跌,30天內跌出前百名,原因之一是缺乏與日常工具的整合。ChatGPT早已嵌入Slack、Office等工作平台,而DeepSeek仍停留在單一對話頁面,缺少可供一般用戶實際應用的機會,此外,在長篇寫作等任務中仍會出現理解錯誤。

中國搜尋引擎「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更吐槽DeepSeek「貴又慢」、「幻覺率高」,不適合所有場景使用。李彥宏表示,DeepSeek不是萬能,吐槽DeepSeek目前只能處理單一的文本內容,還無法理解圖片、音頻、影片等多媒體資料,同時「幻覺率(又稱人工幻覺,是由人工智慧生成的一種回應,它含有貌似事實的虛假或誤導性資訊)偏高」,讓用戶在許多情境下不能放心使用。他更稱,DeepSeek更大的問題在於「慢和貴」,稱中國市場上絕大多數大模型API的價格,都比DeepSeek更低、且反應速度更快。

DeepSeek最大的疑慮在於「是否會替中國政府蒐集使用者資料」。(示意圖,路透)DeepSeek最大的疑慮在於「是否會替中國政府蒐集使用者資料」。(示意圖,路透)

極端政治言論 DeepSeek遭多國政府封殺

爆紅背後,DeepSeek也引發了諸多疑慮,涵蓋安全風險、數據隱私、監管合規、中國藉此大外宣等疑慮,使美、英、法、德、義、日等國家感憂心,陸續採取應對措施,使得DeepSeek從人人追捧到政府封殺。

多國研究機構指出,DeepSeek在內容安全設計上仍有漏洞。例如在義大利與德國的測試中,模型可被誘導生成極端言論與不當建議,一些安全專家認為其過於開放的設計,可能成為假訊息與濫用的溫床。歐盟的AI監管單位指出,DeepSeek的開源性和低門檻雖然促進了技術民主化,但也可能被用於大量生成虛假內容。美國部分教育機構甚至禁止其在校園使用,認為其數據來源與過濾機制不透明。

此外,多國資安團隊在實測中發現,DeepSeek存在明顯的「模型越獄」(jailbreak)漏洞。駭客只需運用特定提示語言,即可繞過模型的安全限制,生成極端政治言論、錯誤醫療建議甚至仇恨言論。我國數發部也公布測試結果,證實抵禦越獄攻擊的能力不足,且模型缺乏外加安全防護機制。

DeepSeek最大的疑慮在於「是否會替中國政府蒐集使用者資料」。DeepSeek的用戶數據存放在中國境內的伺服器上,雖然其服務條款與個資保護規範與OpenAI的ChatGPT十分相似,但即便像Google這類科技巨頭與美國政府存在合作關係,外界通常也不會擔心美國政府會透過企業蒐集資訊。然而在中國,情況往往截然不同,很難想像有企業會拒絕北京當局提出的資料要求。DeepSeek與TikTok類似,人們不禁懷疑公司會將使用者個資送交給中國政府。

DeepSeek背後的政治審查機制備受批評,今年的「六四」紀念日,DeepSeek被用戶發現也加入了言論審查,迴避「六四」話題。當時有網友詢問DeepSeek「今天是幾月幾號?」結果顯示「無法回答,換個話題再聊」,被諷刺「連小學生都不如」。

DeepSeek R1使用率已由2月峰值的7%跌至4月底的3%。(資料照,路透)DeepSeek R1使用率已由2月峰值的7%跌至4月底的3%。(資料照,路透)

蒸餾其他AI模型質疑 揮之不去

AI大模型整合應用平台Poe在今年5月公布的2025年AI春季模型使用趨勢報告顯示,面對競爭對手相繼湧現,今年初被炒熱的DeepSeek R1使用率「已由2月高峰值的7%,降至4月底的3%」。

資深媒體人、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日前表示,根據統計數據發現,4個月過去了,Deepseek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無人問津」,而ChatGPT的用戶則增長到了8億。他分析這就是中國的「大外宣」,直言其投入大量金錢,在短時間內集中宣傳,造成了一時的假象,但堅持不了多久,就露出真相了。

根據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今年5月DeepSeek悄悄推出最新升級版R1推理AI模型「R1-0528」,並在多項數學與程式設計評測中取得優異成績。然而,有AI研究人員發現,DeepSeek此次升級的R1-0528模型,至少部分訓練資料可能來自Google旗下AI家族Gemini,由於DeepSeek的訓練數據卻未曾公開,AI業界又再一次懷疑DeepSeek是透過蒸餾其他AI模型而開發新版本。

據《彭博》、《華爾街日報》於今年6月報導,在中國AI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之際,上海的新創公司MiniMax聲稱,其全新的推理大型語言模型MiniMax-M1,在多項指標上表現超過了競爭對手DeepSeek的升級版R1。根據MiniMax的數據,該公司僅花費53.47萬美元租用資料中心的運算資源來訓練M1,這數字遠低於業界對於ChatGPT-4o訓練成本超過1億美元的預估。

DeepSeek的爆紅或許能證明中國AI研發能力已有追趕矽谷的潛力,但真正能站穩全球舞台的AI產品,不只是技術,更需要贏得使用者信任、符合各國監管,並提供實際解決方案。DeepSeek或許是重要的前哨,但它的未來,仍充滿未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