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晶片關稅若真上路?超慘後果曝光

2025/05/28 09:24

川普政府有意課徵半導體晶片關稅。(彭博資料照)川普政府有意課徵半導體晶片關稅。(彭博資料照)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川普政府有意課徵半導體晶片關稅,華府智庫跑模型估算,25%的晶片關稅上路第1年,將使美國經濟成長下滑0.18%,持續徵10年累積GDP損失達1.4兆美元(約新台幣41.8兆元)。

華府公共政策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日前發布「半導體關稅如何傷害美國經濟與數位產業領導地位」報告,評估如果25%的半導體關稅持續10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累計將損失1.4兆美元,約為第10年GDP的4.8%。

報告還指出,同樣以10年連續徵收25%的晶片關稅來看,推估經濟萎縮所損失的稅收,美國政府將損失1650億美元的淨稅收,損失將比關稅收入多出數十億美元。

另外若確定25%的晶片關稅上路,第1年美國人均生活水準在第1年將損失122美元(約新台幣3651元),10年累計達4208美元(約新台幣12萬元)。

AI、汽車等重要產業的影響方面,報告指出,半導體成本的增加將提高訓練AI模型的成本,削弱美國在AI領域的競爭力,而中國將持續大力補貼AI與半導體產業,恐有機會取得主導地位。

在幾乎所有先進產品的製造都仰賴半導體之下,晶片關稅將進一步推高企業及消費者成本。報告以汽車為例,指隨著半導體價格上漲,汽車製造業者只有兩條路可走,1是以一貫的價格購買半導體並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2是按照川普的想法,轉移供應鏈並找國內生產商。

若汽車製造業者採取第1種選擇,消費者將「立即有感」。報告提到,4年前半導體是美國汽車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依賴程度更高。

報告表示,若川普的25%半導體關稅生效,預計到2030年,每輛車所安裝的半導體價值將增加至4000美元(約新台幣11萬元),比2020年高出800%,高成本將對電動車產業造成更大衝擊,因為其所需的半導體數量是傳統汽車的20倍。

報告也點出,美國晶片製造業在許多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全球只有12%的半導體產自美國,因此若汽車業者決定轉向美國晶片供應商,可能將面臨新冠疫情後的另1次供應緊縮。

台積電(2330)亞利桑那子公司,於5月初致函美國商務部提交意見,呼籲華府審慎考慮半導體關稅對整體供應鏈與安全利益的影響,並盼能獲得稅務豁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