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多變,導致業主再度出現取消前往美國航運的航班。(法新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對歐盟徵收50%的「直接」關稅,並對蘋果iPhone和其他海外生產的智慧型手機徵收至少25%的關稅後,美國供應鏈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據報導,面對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朝令夕改,傳出美企下訂單的意願也出現改變,開始取消美國港口航班。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Gene Seroka)表示,4月該港口的貨物吞吐量約較去年同期增加9.5%,已連續10個月呈現年增,主要是拜零售業者趁關稅生效前提前備貨之賜。不過,5月開始又逐漸變得嚴峻,本預定的80個航次中,有17趟遭取消(約占2成),目前看到6月已取消10個航班。
據報導,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斯洛克(Torsten Slok)在上週五表示,貨櫃船數據每日更新,觀察來自中國啟程的船隻數量,並未大幅反彈。
《MarketWatch》報導,衡量原物料散裝航運運費的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altic Dry Index、簡稱BDI) 23日僅收在1340點附近,低於過往平均1763點。
斯洛克認為,中美航運量降溫可能是因為美國企業還未準備好要下達新訂單,尤其是在關稅政策隨時可能有變的情況下。此外,企業也可能早已囤好足夠庫存、能支撐一陣子,減少業者下達新訂單的意願,或許貨櫃船是從其他國家航向美國。
塞羅卡指出,2025年生效的關稅重創美國農業與製造出口,洛杉磯港接下來的貨物吞吐量恐怕難以大增。他警告,這些挑戰很可能會導致企業庫存全面降低,美國消費者能選擇的商品變少、甚至可能面臨更高昂的價格。
塞羅卡表示,來自新加坡、香港和其他港口的訂單量開始回升,但2025年已經實施的更高稅收已經打擊了美國農業和製造業出口,並可能阻止洛杉磯港口的進港活動激增。他認為,這可能導致整體庫存水準下降,美國消費者的選擇減少,價格也可能上漲。
根據聯準會的報告顯示,企業平均需要兩年半的時間,透過建立新的貿易關係和獲得融資來改變貨物運輸路線。該報告稱,每家公司的成本約為19億美元,約佔每年銷售收入的5%。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