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東南亞4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課徵關稅,最高達3521%。(彭博)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之前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4個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產品,進行長達1年的貿易調查,最終裁定將對這4國銷美的大部分太陽能產品課徵關稅,稅率依不同企業和國家而定,最高達3521%。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週二(20日)裁定,認為這些從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產品,會對美國國內製造商造成威脅,這是關稅全面生效的最後關鍵步驟,預計將於6月開始徵收。
《彭博》報導,此舉被視為美國國內太陽能製造商的勝利,包括韓華Q Cells(Hanwha Q Cells )與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等公司長期批評,因東南亞廉價進口產品的大量湧入,導致它們即便在美國政府提供稅收優惠、鼓勵在地製造的情況下,仍難以在美國本土市場進行競爭。第一太陽能股價週二一度上漲4.8%。
根據美國商務部在上個月實際算出的關稅,柬埔寨部分製造商面臨的稅率將高達3521%,反映出該國決定停止配合美國調查的影響。其它國家和企業的稅率要低得多。越南平均稅率在396%,泰國為375%,馬來西亞則是34%。
美國此前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貿易調查,認為上述4國的太陽能產品製造商不公平地受益於政府補貼,並且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向美國出口。美國商務部的調查是應美國太陽能製造商的要求進行,並在前總統拜登任內啟動。
這項關稅政策的目的在於抑制不公平的價格競爭與補貼行為,預期將推高從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設備成本,對美國再生能源建設商造成新的成本壓力。
然而,此項政策的生效仍取決於ITC的裁定,要確認這些進口產品是否會對美國本土產業造成實質傷害,而週二的決議正式排除這項法律障礙,為關稅措施鋪平最後道路。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資料,2024年美國自這4個東南亞國家進口的太陽能設備總值高達129億美元,約占美國總進口量的8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