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擔憂,日本債券市場出現動盪,有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彭博)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正當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美國國債是否會因穆迪下調評級暴跌時,真正的債券市場災難發生在地球另一端。專家擔憂,日本40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3.44%,創下20年來新高,幅度的上升有可能導致全球金融震盪。
據報導,本週二日本20年期公債迎來自2012年以來最差拍賣,投標倍數跌至2.5倍,尾差飆升至1987年以來最高水準。
據報導,日本財務省週二進行的1兆日圓(約新台幣2088.2億元)20年期公債拍賣會,但發生了自2012年以來最差的拍賣,投標倍數僅2.5倍,遠低於上月的2.96倍。更令市場震撼的是,尾差(Auction Tail,即平均價格與最低接受價格之間的差距)飆升至1.14,為1987年以來最高水準。
專家指出,作為債券拍賣的「溫度計」,尾差越大,這意味著市場需求極為低迷,買家基本上不願意接盤長期國債,投資者對目前價格不買帳,風險變高。
這場拍賣災難引發日本長期公債全線暴跌,30、40年期殖利率雙雙升至新高,這對日本央行來說是「一記重擊」。因為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公債市場高達52%的比重,已成為日本公債最大的買家。
這場債市慘敗立即引發日本公債期貨暴跌,基準10年期殖利率飆升至1.525%,創下3月底以來的最高水準。 2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15個基點至2.611%,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3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1999年首次推出以來的最高水平,至於4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躍升10個基點至3.591%的歷史最高點。
住友三井信託資產管理公司資深策略師Katsutoshi Inadome表示,這結果比預期的還要糟糕。30年和40年期債券因財政擴張風險和流動性下降而遭到拋售,現今市場條件惡化已蔓延至此前相對穩定的20年期債券。
專家擔憂,日本擁有全球最高的債務與GDP比率,超過250%。當殖利率攀升時,政府的借貸成本大幅增加,償還現有債務的成本也會飆升。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和主要債券市場,日本的債市壓力可能引發全球借貸成本上升。
分析師指出,隨著日本央行開始逐步縮減其龐大的債券持有量,一個關鍵問題浮現「沒有央行的支持,誰來購買日本公債」。投資人需警惕全球債券市場動盪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尤其是對持有日債、美債的機構投資人而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