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廠二號機明(17)日除役,台灣正式邁向非核家園,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重啟程序複雜,時間難估計。(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核三廠2號機明(17)日除役,台灣正式邁向非核家園,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在上任週年媒體茶敘表示,依照「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新法,核安會須制定子法、完備程序,才能討論是否重啟、如何重啟、何時進入安全檢查程序,相關的時間難以估計,牽涉是否有足夠設備、能力更新,「都在未定之中」。
卓榮泰說明,核三廠2號機明天除役後,台灣將進入沒有核電發電的階段,根據估計,核三廠2號機停止發電後,屆時備載容量率約會降低3%,但現在夜間備載容量率仍有10%以上,日間備載容量率則為12%至15%之間,即使減掉3%,仍維持在安全範圍,但政府不會以此為滿。
卓榮泰強調,總統推動二次能源轉型,政府透過發展多元綠能、深度節能、科技儲能及電網安全上,在過去一年有所進展,預計2026年綠能發電將達過去設定的20%目標,這是可以做到的工作。
立法院日前三讀修正核管法,延長核電廠運轉期限,依照新法,核安會須制定子法,規範如何檢查核三廠安全,而台灣過去曾有核電廠延役經驗,但能否完全移轉到核電廠重啟,仍須核安會專業技術認定,後續才能決定是否重啟。
卓榮泰透露,這兩天與台電、核安會有諸多討論,「到目前為止,仍無法精確算出程序要多久」,須待子法完備後才能做政策討論與決定,包括怎麼重啟、要不要重啟、何時進入安檢,但時間還難以估計,牽涉是否有足夠設備和能力來更換,這些都還在未定之中。
各界關注,台灣是否引進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卓榮泰說,期待全球能有新核能技術,新式核能只要符合確保核安、核廢有解及社會共識等政府三大前提,政府願意投入。
他也提到,包括地熱、小水力、氫能發電,若能找到適當對象共同討論研發,都有可能。而傳統核能必須依法完備程序,政府也對新核能採取開放態度,並積極開發多元綠能,希望能確保國人、產業用電無虞。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