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推晶片自主 半導體設備業募巨資

2025/05/14 14:30

新凱來成立沒幾年,卻已經劍指中國晶片設備行業的龍頭之位。(路透)新凱來成立沒幾年,卻已經劍指中國晶片設備行業的龍頭之位。(路透)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路透》指出,與華為關係密切的中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新凱來(SiCarrier)正籌備首次公開募資,目標金額為28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177.5億元)、估值上看11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624.9億元)。消息人士指出,這是近年中國規模最大的人民幣募資案之一,顯示中國政府強力推動半導體自主化。

《路透》指出,新凱來成立於2021年,由深圳市政府擁有,主要被視為華為的供應商,希望成為中國領先的本土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超越北方華創(Naura),中微半導體設備(AMEC)。從新凱來想致力於成為中國半導體製造所需所有工具的一站式服務中心,以追逐更多客戶和影響力的策略,可見到中國晶片設備製造業發展最新端倪。

消息人士稱,深圳市政府正考慮出售新凱來旗下子公司約25%的股份、估值為8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364.7億元),預計此次融資可能在未來幾週內完成,資金將主要用於研發晶片製造設備。

據報導,自2019年以來,美國一直禁止荷蘭艾斯摩爾(ASML)向中國出售尖端極紫外光曝光機(EUV)。這迫使中國企業進口較不複雜的深紫外光曝光機(DUV)來製造7奈米晶片。但在2024年,華盛頓也拒絕讓中國使用ASML的DUV 設備。

目前僅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SMEE)是中國唯一擁有商用DUV設備的公司,儘管可支援90奈米晶片的生產,但仍遠遠落後於ASML。

中國自製晶片曝光機,這點從新凱來的專利可見表明,該公司正在研發DUV設備,但實際上並未推出相關產品。專家指出,晶片製造設備通常要經過漫長的測試和驗證過程才能被客戶採用,而一條先進的半導體生產線需要3000多種涵蓋圖案化、製程和檢測的工具。

IDC高級半導體分析師曾蓋倫表示,中國光阻去除和清洗設備的自給率已達50%。北方華創及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是中國境內提供此類工具的供應商之一。

分析師指出,北方華創擁有最廣泛的產品組合,涵蓋沉積(在矽晶片上沉積薄膜)、乾蝕刻以及熱處理和清潔。 2024年營收將達到298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253億元),是2020年的5倍。

而中微半導體是中國大型晶片設備製造商,專注於去除矽片表面多餘材料的乾蝕刻工具,在沉積設備領域也擴張十分迅速。近年中微半導體營收大幅成長,自2020年以來已經成長了三倍,2024年達到91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82.6億元)。

根據顧問公司TechInsights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製晶圓製造設備僅佔中國採購量11.3%。然而,這一數字高於2020年的 5.1%,當時美國開始限制晶片產業出口,促使中國開始向國內產業投入數十億美元。

過去2年,中國一直是海外晶圓製造設備的最大買家。據TechInsights稱,2024年中國購買了價值410億美元(約新台幣1.24兆元)的設備工具、佔全球銷售額的40%。

根據顧問公司IDC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7奈米及以下晶片製造設備的自給率仍不到10%。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