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普遍認為,中美雙方在貿易政策與經濟戰略上的分歧仍深。(路透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儘管中美雙方表示,在瑞士舉行的貿易會談中取得進展,但中國經濟學者表示,要讓中美談判談成,「一種可能就是美國發生債務危機」,不過這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所以「指望今年中美就能啟動談判,或談判能夠談成,都不太現實。」
中媒《觀察者網》今天(12日)刊登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的文章指出,不少中國民眾期望隨著中美彼此持續徵收高關稅,美國商品庫存大幅下降,導致物價上漲而引發通膨,最終不得不降低關稅。
但他認為,假設中國對美直接和間接出口占美國全部進口的比重為20%,占美國居民商品消費的10%左右,而商品在美國的CPI的權重只有30%左右,則中國商品在美國CPI中的權重只有3%左右。所以不能高估高關稅對美國通膨的影響。
「要讓談判能談成,一種可能就是美國發生債務危機。」李迅雷稱,如今美國面臨的壓力恐怕還是在聯邦政府的債務上。
李迅雷直指,中方可以對美施壓之處是中國直接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超過8000億美元,間接持有的規模應該也不低;同時,中國是全球持有美債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外匯存底第一大國,「具備做空美元和美債的能力」,但關鍵是從貿易戰擴大到金融戰,對誰都沒有好處。
李迅雷續指,今後幾年美國經濟和社會都有可能會持續不斷出現「失衡」現象,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中美談判才有可能縮小彼此的「期望差」。
不過,他也提到,即便美元走弱,美元的霸主地位在今後很長時間內都很難撼動,因為其他貨幣的國際化程度離美元太遙遠。美債的信用也不會輕易倒塌,畢竟美國國會不會見死不救。因此,美國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還不會面臨危機,這意味美國還不至於放下身段向中方求和。「故指望今年中美就能啟動談判,或談判能夠談成,都不太現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