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央行金檢發現有大額借貸資金匯入用途不明 呼籲銀行落實結匯規定

2025/05/09 19:39

央行金檢發現有大額借貸資金匯入用途不明。(記者陳梅英攝)央行金檢發現有大額借貸資金匯入用途不明。(記者陳梅英攝)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7日啟動專案金檢查緝炒匯資金,不僅發現有外資匯入資金卻未投入股市外,還注意到有企業與個人以「國外借款」為名匯入美元後結匯為新台幣,卻未載明實際用途。央行提醒銀行,不得僅做形式審查,應嚴格把關交易合理性與實需性。

央行外匯局指出,近期在進行專案場外金檢時發現,有外資雖以投資國內證券名義申報匯入資金,但資金實際並未投入股市,而是長期停留在新台幣活期存款帳戶,疑有炒匯或套利嫌疑。

另外,有部分企業或個人以「國外借款」形式匯入資金後結匯為新台幣,卻未能提出資金用途。

央行官員指出,台灣資金進出已相當自由,個人若單筆匯入逾50萬美元、公司逾100萬美元,只需申報資金來源與用途即可。

但此次發現借美元、換台幣卻無對應用途,由於目前美元借貸利率明顯高於台幣,匯入的資金部位又不小,自然引起注意。

針對此次金檢發現,央行對銀行提出三大呼籲,要求確實落實結匯管理責任:

1、外資匯入資金應依所申報的匯款性質,運用於投資國內證券,不宜於買進證券前預先匯入資金,並長期停泊於新台幣活期存款帳戶。

2、銀行辦理新台幣遠期外匯交易,在客戶訂約、展期及交割時,均應查核交易文件與金流的合理性、關聯性及實需性, 以落實遠匯實需原則的審查。

3、銀行受理客戶大額新台幣結匯交易,應確認相關證明文件與申報性質相符。

央行強調,銀行在受理「國外借款結匯」時,應落實KYC(Know Your Customer)原則,深入瞭解客戶交易目的,輔導其據實申報與提供佐證資料。外幣借款原則上應以外幣形式保留使用,若確有新台幣需求,應提出明確用途後方可辦理結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