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表示,市場均衡已被打破,保險公司和出口商可能會在台幣回調時提高對沖比率,僅僅是將外匯對沖/存款恢復到趨勢水平,就可能導致高達1000億美元的拋售。(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新台幣週一盤中觸及29.59元,升1.474元,創2022年6月10以來新高,在短短2個交易日上漲5.84%,對於暴漲原因,瑞銀認為,推手是保險公司、企業等進行的匯率對沖,以及先前新台幣融資套利交易的停損,然而在市場均衡已被打破,保險公司和出口商可能會在台幣回調時提高對沖比率,僅僅是將外匯對沖/存款恢復到趨勢水平,就可能導致高達1000億美元的拋售。
瑞銀表示,儘管央行連2日進場干預,讓台幣升值速度不要那麼快,預計台幣未來仍有上漲空間,並可能引發區域性(韓國、新加坡等)貨幣的連動反應。
瑞銀報告指出,5月2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飆漲5%,創下40年來最大單日漲幅,這種異常波動無法用傳統指標解釋,雖然股票市上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無法完全解釋此次匯率的劇烈變動。
報告認為,股市催化劑之外,匯率對沖(由保險公司和企業推動)以及新台幣融資套利交易的停損,共同促成了這次匯率的異動。報告稱,這次新台幣的異常反應引發了市場對央行干預的諸多疑問。
報告認為,即使在5月2日收盤前的干預後,市場均衡已被打破,瑞銀預測,保險公司和出口商可能會在新台幣回檔時提高避險比率,僅是將外匯避險/存款恢復到趨勢水平,就可能導致高達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的拋售,相當於台灣GDP的14%。
報告進一步指出,在全球投資者的新台幣空頭部位,尤其是有套利交易需求的,面臨進一步平倉的風險。
瑞銀指出,隨著新台幣升值可能會產生區域外溢效應,報告指出,由於壽險公司使用區域貨幣作為對沖工具,可能會導致韓元出現3個標準差的波動、新加坡幣匯率達到新高。
而其他亞幣,如果中美貿易緩和,這種出口商的對沖趨勢也可能蔓延到其他國家,例如馬來西亞和泰國。
報告也強調,對於那些被列入「觀察名單」的國家,如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而言,區域當局的外匯平滑功能也是一個新出現的未知因素。
報告同時指出,台灣的對外淨投資部位(NIIP)規模非常龐大,佔GDP的165%,而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水準約為0%,這使得新台幣對匯率波動更為敏感。
瑞銀認為,雖然新台幣的漲勢確實過快,但預計新台幣的升值仍將持續,雖然波動性和套利交易的正常化是可能發生的,但報告建議不要過早採取相反的交易策略。瑞銀預計,當新台幣貿易加權指數(TWI)再上漲3%時(接近央行容忍區間的上限),市場可能會出現更強烈的平滑干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