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3 Partners LLC的數據,空頭投資者從這些機構的押注中已經獲得了17億美元的帳面收益。(美聯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私募巨頭面臨嚴峻對沖基金狙擊,報導指出,對沖基金瘋狂做空美7大私募巨頭,今年來已獲利17億美元(約新台幣503.2億元),由於私募貸款機構通常是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考量在經濟放緩,和貿易戰加劇下,將會導致借款人合用品質惡化,另1個在風險,就是直接貸款的市值被高估,對沖基金已聞到血腥味,正持續做空私募巨頭。
外媒報道,今年以來,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res資管公司和Blue Owl資本等美國7家最大直接貸款機構,正面臨空頭投資者的強力衝擊。根據S3 Partners LLC的數據,空頭投資者從這些機構的押注中已經獲得了17億美元的帳面收益。
受到對沖基金做空影響,近幾個月以來,私募巨頭的股價不斷下跌。
而對沖基金不斷狙擊私募基金,主要考量在經濟放緩,和貿易戰加劇下,將會導致借款人合用品質惡化,另1個在風險,就是直接貸款的市值被高估。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私募信貸領域的一大不安因素是借款人信用品質惡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個月警告稱,借款人信用品質變差的情況,還沒有在這些機構的貸款市值裡體現出來,這為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隱憂。
而且,市場上的私募信貸基金競爭加劇,導致貸款回報率的壓縮,很多基金給那些較弱的、較小的公司貸款,這些公司在經濟衰退期間最容易出問題。還有,很多直接貸款機構沒經歷過長期經濟低迷的情況,所以很難知道他們的貸款帳本在這種情況下會如何表現。
對此,Belvedere直接貸款顧問公司高階管理合夥人Scott Roberts表示,如果我們真的陷入經濟衰退,另類資產管理公司的風險將非常大。如果公司收入下降,現金流下降,這意味著槓桿率上升,自由現金流就會消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那就是直接貸款的市值,國際清算銀行去年指出,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報告數據的私募信貸基金中,只有40%使用第三方評估。
管理620億美元資產的Adams Street投資主管Jeffrey Diehl和Bill Sacher上週在1份報告中寫道,有大量證據表明,直接貸款機構出於樂觀或自身利益,正在掩蓋問題貸款,推遲違約和破產,導致貸款市值、投資組合收益率和基金回報可能被高估。
他們特別擔心PIK貸款,目前越來越多的借款人選擇透過PIK貸款來應對現金流壓力。在傳統貸款中,借款人通常需要定期以現金支付貸款利息。但在PIK貸款中,借款人用其他方式(如股權或債務工具)來支付利息,這導致這些貸款的估值常常被高估。
彭博產業研究追蹤的BDC樣本數據顯示,去年第4季末,超過4分之1的淨投資收入來自PIK。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上個月的報告中寫道,PIK貸款的市值出乎意料地高,到9月底,約75%的市值超過了面值的95美分,這種差異引發了對市值一致性的質疑,特別是與公開市場上類似貸款的市值相比,後者通常市值較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