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巴隆周刊:關稅衝擊 中國中小企業陷生死存亡慘況

2025/04/24 07:10

有中國陶瓷出口商的訂單因關稅上漲而取消,其過去7成的銷售來自美國。(示意圖,法新社)有中國陶瓷出口商的訂單因關稅上漲而取消,其過去7成的銷售來自美國。(示意圖,法新社)

〔財經新聞/綜合報導〕外媒《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隨著美中關稅戰陷入膠著,許多中國中小型出口商面臨嚴峻挑戰。有陶瓷出口商的訂單因關稅上漲而取消,其過去7成的銷售來自美國,報導指出,這場貿易戰的長期影響正撼動中國中小出口企業的生存基礎。專家警告,關稅若持續過久,將導致更多中小企業倒閉或永久退出美國市場。

報導提及,在中國南方城市佛山的一間倉庫裡,一名陶瓷出口商、「和陶工坊」的創辦人劉文怡(Liu Wenyi,音譯)看著工人將陶瓷茶壺封箱打包,這批貨卻沒有買家。來自加州的訂單上週被取消了,美國新一輪關稅讓她的產品總稅率突破150%。

劉文怡說「就像門突然砰地關上了」,過去7成商品都出口到美國。她說「我們努力維持對美國客戶的價格不變,但利潤已經沒了,我們正在流血。」劉文怡只是眾多中國中小出口商之一,正感受到川普政府新一波強硬關稅政策的壓力。這些政策針對各類中國商品,意圖削減貿易逆差並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而在中國本地,代價卻落到了像劉文怡這樣的企業主身上。

報導指出,他們如今只能在3個艱難選項中做抉擇:吸收成本上升、調整供應鏈,或乾脆退出美國市場。對中小企業來說,利潤原本就微薄,漲價會失去客戶,但自行吸收關稅,又等於自掏腰包。

另外,來自寧波的電動工具製造商總經理表示「我們過去還有12%的利潤,現在全沒了」、「一把無線電鑽,光是關稅就增加8到10美元。我們無法全轉嫁給零售商,否則他們會直接放棄合作。」

該公司已裁員15%,並暫停了擴建產線的計畫。他說「我們本以為疫情後正在復甦,結果又面對這場我們無法控制的貿易戰。」為了清庫存,該公司開始對國內買家打折出售,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中國製造業一向依賴出口,而房市低迷也影響了消費力。

許多中國電商平台也看到一波「國貨熱」,企業將滯銷出口品重新包裝為「外銷等級」商品,吸引愛中國貨的消費者。中國家居品牌Reframe Living創辦人表示中國消費者不一定會買300美元的美式空氣清淨機,「那是為洛杉磯的高級公寓設計的,不是為武漢的三樓老房子。」為了應對關稅衝擊,他正考慮把最終組裝環節搬到印尼。

報導指出,目前,中國大多數中小出口商都還在觀望下一步局勢,這波貿易緊張是短期對抗還是長期常態仍是未知數,但不確定性已經帶來損害,像是融資更困難、計畫週期更短、信心更脆弱。

專家警告,關稅若持續過久,將導致更多中小企業倒閉或永久退出美國市場。有些可能轉移產能至海外,但對許多企業而言,他們在中國的基礎設施與員工投入太深,不容易撤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