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南韓調查揭中國為規避美國關稅 逾8000萬產品偽裝成「韓國製造」

2025/04/21 09:48

南韓調查發現,大量企業試圖將中國產品偽裝成南韓製造。(歐新社資料照)南韓調查發現,大量企業試圖將中國產品偽裝成南韓製造。(歐新社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南韓關稅廳週一(21日)表示,南韓發現有愈來愈多的企業試圖將外國產品偽裝成南韓出口商品,其中大部份來自中國,包括價值33億韓元(約新台幣8283萬元)的電池原料,以藉此規避美國的全面關稅。

《路透》報導,南韓關稅廳指出,經過上(3)月的特別調查,今年第1季發現原產地違規行為的商品總額達295億韓元(2081萬美元,約新台幣7.4億元),其中輸往美國的商品佔總量的97%。

相較之下,2024年全年的違規總額達348億韓元(約新台幣8.73億元),其中輸往美國的貨物佔62%。自今年1月上任以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多種產品和國家徵收了高額關稅,這些關稅自3月開始陸續生效。

由於南韓是美國的主要盟友,並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南韓官員表示,鄰國中國等國家的企業可能會持續試圖利用南韓作為繞過關稅和監管的途徑。儘管川普本(4)月初宣佈對韓徵收25%關稅,但隨後暫緩執行,即使最終美國仍選擇對南韓徵對等關稅,這一稅率仍遠低於美國對中國的145%關稅。

週一公佈的調查發現包括價值33億韓元(約新台幣8283萬元)的電池原料,這些原料從中國進口並運往美國,錯誤的將原產地標註為南韓,以避免在川普新政策上路前就已經很高的關稅。今年3月,南韓也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93億韓元(約新台幣4.84億元)的監視器零件,並在南韓重新組裝,以繞過美國對中國通訊設備的限制。

在相關事件頻傳下,南韓關稅廳已成立特別工作小組,阻止非法出口的行為,並計劃制定更具體的應對措施,藉此保護南韓國內企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