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政府應建立符合台灣法律規範的「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該基本法更應強調主權概念,將資訊治理上升至國家安全戰略地位。(示意圖,路透)
〔記者林哲遠/台北報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交通委員會今(16)日聯席召開「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公聽會並邀請各界專家、中央部會代表參與討論。學者建議,政府應建立符合台灣法律規範的「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該基本法更應強調主權概念,將資訊治理上升至國家安全戰略地位。
國民黨籍教文委員會召委葛如鈞致詞時指出,感謝來自13位專家學者及19個中央部會代表的熱情參與,無論是親自出席或透過錄影參與,皆展現了對台灣AI 發展的高度關注與責任感,「面對AI我們每個人都是Team Taiwan。」
會中,資訊工業策進會博士洪毓祥建議,政府應帶頭建立符合台灣法律規範的「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以產業發展為基礎進一步推動產學合作,擴大AI人才培育與招募;陽明交大法律學者林志潔也呼籲,我國AI基本法應強調主權概念,並將資訊治理上升至國家安全戰略地位。
葛如鈞也認為,目前台灣在建構符合本地語言文化、教育人才、創新發展、社會信任的「繁體中文語料庫與主權大型語言模型(LLM)」方面,資源匱乏,資料更是稀缺,政策推動力道不足,若再不積極行動,台灣特有的繁體中文文化、價值觀,很可能在全面 AI 化的未來,被簡體中文取代、使得繁中消失於全球、甚至全宇宙。
葛如鈞進一步說明,台灣現行著作權法被國際視為極為嚴格,對AI訓練資料收集的彈性不足,加上迄今尚未有明確的主責機關統籌推動AI訓練資料治理與資料庫建立,對於想打造主權AI模型的研究機構與產業界而言,極為不利,也造成現有AI服務因資料比例偏差、產生「簡體覆蓋繁體」的問題。
葛如鈞主張,政府應積極研議成立國家層級AI訓練資料庫,並設計具誘因的開放資料機制,讓民間產業、研究機構與政府形成真正的策略聯盟。呼籲政府能正視此AI主權的戰略議題,並研議設計具有誘因與保障的開放機制,鼓勵百工百業與政府並肩作戰,參與這場攸關語言主體性與數位主權的全球AI競賽。
「台灣必須在全球AI競賽中爭取後發先至的領先名次!」 葛如鈞重申,「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的制定,不僅關乎產業競爭力,也關乎語言文化、社會信任與科技倫理的未來。唯有以國家力量投入,凝聚民間創新能量,台灣才能在AI時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