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川普晶片戰略恐曝「此風險」 ! 美媒分析 : 美國將難以應付亞洲

2025/04/16 12:04

川普在晶片戰略在現實操作上,面臨了「結構性挑戰」。(法新社)川普在晶片戰略在現實操作上,面臨了「結構性挑戰」。(法新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多年來,美國在晶片製造業「失手」,讓中國和其他亞洲中心得以迅速發展。為了拿回晶片霸權,美國川普總統正在加速進行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然,《BBC》認為,川普的晶片戰略存在風險,將讓美國難以應付亞洲。

據報導,川普聲稱其關稅政策將解放美國經濟、為美國帶來就業機會。但川普在晶片戰略在現實操作上,面臨了「結構性挑戰」,即使美國在政策和資金上施力,仍是難在短期內取代亞洲掌握先進晶片製造的領先地位。

目前亞洲主導的晶片製造生態系,在先進晶片(如5nm以下)主要由台積電(TSMC)、三星等亞洲廠商製造,這些晶片則需依賴來自日本半導體相關材料、南韓記憶體、中國稀土、封裝等高度協同。

與此同時,美國缺乏半導體上、下游配套基礎。簡單來說,即便美國能吸引晶圓廠投資,但封裝、測試、材料、設備維修等關鍵供應鏈仍嚴重依賴亞洲,難以快速複製完整產業鏈。

據報導,半導體是驅動洗衣機、iPhone、軍用飛機和電動車等一切設備的核心。這些被稱為晶片的微小矽晶片是在美國發明的,現今最先進的晶片在亞洲以驚人的規模生產。

《BBC》指出,這些先進晶片的製造成本高且技術複雜。例如,蘋果iPhone在美國設計後,在台灣、日本或南韓進行晶片生產,所使用的稀土等原料主要在中國開採,iPhone零組件被送往越南進行包裝,然後送往中國進行成品組裝和測試,最後運往美國。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研究,在美建廠的固定成本、人事支出、環保要求等全面高於亞洲,預估美國晶片製造成本將高於亞洲40%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若失去亞洲製造晶片的規模經濟,將進一步削弱在全球競爭力。即使吸引外企在美設廠成功,但若沒有足夠產能與國際訂單支撐,還是無法達到亞洲晶片廠的良率與成本優勢。

分析師強調,晶片製造是一個超高複雜度的全球供應鏈,難以被單一國家「內捲化」(involution)。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