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5.8兆美元預算引爆債市警報 林坤正:川普圍堵不是債 是信心崩潰的臨界點

2025/04/15 15:43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5.8兆美元(約新台幣188.56兆元)預算引爆債市警報。(法新社)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5.8兆美元(約新台幣188.56兆元)預算引爆債市警報。(法新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5.8兆美元(約新台幣188.56兆元)預算引爆債市警報。對此,孔雀魚董事長林坤正表示看法,認為川普用5.8兆美元圍堵的不是債,而是信心崩潰的臨界點。

林坤正週一(16日)臉書發文指出,2025年4月,美債市場劇烈震盪,猶如一座積雪已久的山頭。當全球還在計算風速、研究雪層厚度時,一道來自白宮的政治震波,讓整座山開始鬆動。

4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54%直接推升至145%。這一刀,不只是貿易戰的再升級,更是對全球資本市場投下的信任挑戰。10年期美債殖利率從3月底的4.2%升至4月14日的4.68%,觸及年內高點。讓市場開始囁嚅:下一波崩潰會從哪裡來?

許多人第一時間將矛頭指向中國,傳出可能拋售500億美元美債,引發市場恐慌。但林坤正認為,中國雖然是美債第二大持有國,持有約7980億美元美債,佔整體市場僅2%,但這點規模,尚不足以單獨引發美債市場雪崩。

林坤正認為真正的關鍵,是市場已經堆滿高槓桿與自我懷疑,讓原本無害的震動,變成臨界性的崩解。就像雪崩從不是因為某片雪花太重,而是它落在了早已鬆動的斷裂點上。

對沖基金透過basis trade操作(現貨買債、期貨放空、放大槓桿)紛紛踩線,面對波動不得不斷頭清倉。多家高槓桿基金因無法應對保證金追繳,被迫拋售美債,引發一連串「forced sell-off」,形成「財富自我消滅的閉環」。

不過讓林坤正感到深層的隱憂,是全球資金流與結構性信任正在斷裂 。林坤正認為,這場危機的根源,不只是價格波動,更來自全球資金流的結構性轉向。

林坤正稱,過去的美元循環建立在這樣的邏輯上:中國、日本、韓國等貿易順差國,把出口賺來的美元回流投入美債,既穩定本國匯率,也穩定全球利率基準。但川普的高關稅政策,意圖降低這些國家的順差規模,也改變了美元的回流邏輯。

林坤正表示,當這些國家的美元預期流入下降,對美債的配置需求也同步萎縮。這不是短期避險,而是長期結構性需求的斷裂。這樣的改變,猶如雪崩山腳下的地基開始慢慢崩解,市場的長期信心因此鬆動。

林坤正認為危機不只是債市,而是美元體系的信用根基。黃金價格在4月14日觸及每盎司3245美元的歷史高點,美元指數則從4月9日的105.1下滑至103.8,資金集體逃離美債與美元部位。美國30年房貸利率也在同週升至7.4%,刷新2023年高點,美國中產階級的貸款壓力再度上升。

林坤正又指,4月10日,美國國會以216比214票通過川普5.8兆美元預算藍圖,看似提供了市場穩定訊號,實際上卻推高了美國總債務至36.4兆美元,占GDP比重達到120%。
CBO警告,若國會未及時通過債限調整,美國最快6月面臨技術性違約。川普希望用這筆預算打經濟戰、政治戰、全球供應鏈戰,但國內對債務可持續性的疑慮,正在成為市場另一層風險。

文章最後,林坤正也做出總結,認為這場危機,不是中國點燃的,而是美國信心自己崩解的。這次的震盪不是外力衝擊,而是內部結構疲弱的必然回聲,讓市場真正懼怕的,不是北京賣了多少債,而是華盛頓還能撐多久?

林坤正表示,川普此刻像是在雪崩山腳下堆築土牆的最後一人,他不是在穩定債市,而是在爭取更多時間,讓政治博弈繼續下去。然而真正的問題是,當這場崩解擴散到全球信心鏈時,誰來扛住下一場雪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