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美債大逃殺?市場忙緝凶

2025/04/16 07:10

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路透資料照)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路透資料照)

市場傳習近平下令出清美債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恐慌、中美緊張關係仍在進一步升級,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總稅率已達到145%,中方也做出回擊,對美所有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125%。隨著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加上國際局勢動盪不安,傳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拍板要抛售500億美元美國公債,剩餘7108億美元也將依計畫逐步完全出清。

川普多變的政策明顯使金融市場面臨壓力、投資人陷入恐慌,截至4月11日當週,除了股市重挫,美債、美元也跟著受難。

目前美國債務約為36兆美元。在美中關稅戰加劇之際,傳出中國要要抛售500億美元美國公債,剩餘7108億美元也將依計畫逐步完全出清,受到全球金融市場與政策圈的關注。

截至4月11日當週美債殖利率快速飆漲,身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10年期美債,上週飆升50個基點,創2001年來最劇烈升勢;20年公債殖利率從7日的4.67%跳漲到9日的4.97%;30年期公債殖利率漲幅也創逾40年來最大。

根據《彭博》報導,美國財政部今年需要發行約2兆美元的新債;此外,還要展期約8兆美元的到期債券。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債券收益率每上升1個基點,美政府就會損失約1000億美元。

美債出現大逃殺。示意圖。(法新資料照)美債出現大逃殺。示意圖。(法新資料照)

中國媒體辯解 賣壓來自美國本土與日本

外界猜測,這波美債大逃殺,是否是中國「將手上的美債核武化並拋售」,透過拋售手上資產報復川普,藉此提高美國面臨的債務壓力,以及逼迫川普關稅政策急轉彎。

川普4月2日宣佈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稅率34%,隨後他警告被課重稅的國家不要報復,但中國卻馬上回擊,兩國你來我往,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總稅率已達到145%,中方對美所有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125%,稅率的提升已經達到阻礙正常貿易往來的程度,很可能代表兩超級大國之間不斷升級貿易戰的轉折點。

不過根據中國媒體《證券時報》分析點出,該輪美債殖利率的快速飆漲主要集中在兩個交易時段:1是4月7日和8日紐約市場開盤後,2是4月9日東京市場開盤後,因此判斷,該拋售壓力很可能主要來自美國本土投資者以及日本地區的資金。

後來花旗集團(Citigroup)在1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透過聯準會(Fed)託管帳戶中的外國官方持有量數據分析,在4月2日至9日期間,外國官方持有的美國公債增加了30億美元,表明外國投資者可能並未大規模拋售美國公債。

另外富國銀行的利率策略師Angelo Manolatos表示,這次似乎是美國公債市場上的買方罷工,「他們趕在週末之前卸除風險,流動性一直具有挑戰性。」

不過有一說是,中國持有的大量美債可能成為其對抗美國的1個支點,因此到底是否中國真的成為美債這波大暴跌元凶,仍得等中國官方與美國政府發布的投資組合流動數據公布,而若中國真的實行激進拋售,可能使自身付出高昂代價。

外界猜測,這波美債大逃殺,是否是中國「將手上的美債核武化並拋售」報復川普。(示意圖,法新社)外界猜測,這波美債大逃殺,是否是中國「將手上的美債核武化並拋售」報復川普。(示意圖,法新社)

中國可能用出售美元資產捍衛匯價

SMBC日興證券資深利率策略師奧村理(Ataru Okumura)表示:「中國可能正以拋售美債作為報復,如果真是這樣,中國似乎在表明「為了提升對美談判籌碼,就算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也在所不惜。」

高盛集團的1個團隊曾推測,出售美元資產仍然是中國捍衛人民幣匯率並報復美國總統川普再加徵關稅的一個潛在選項。

雖近幾年中國的美債持有量已經逐步下降到2011年以來最低水準,但中國仍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債第2大海外持有國。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月,中國持有約7608億美元的美債,比起去年12月7590億美元來說增加18億美元。

若中國真的打算「一次出清美債」與「全面運回黃金」,那會是種高度攻擊性、甚至近似金融戰爭的行為,不僅會導致美債殖利率飆升,價格劇烈波動、美元信心動搖,中國自己也會受損,意味著中國還沒賣完的債券就會大幅貶值,一次出清可能造成數百億美元的帳面損失,且一旦市場解讀為中國脫離美元體系,資本可能快速外流,人民幣承壓。

但中國會不會僅是要要製造市場震盪,施壓川普,這目前並沒有真正的答案。不過有分析指出,這恐怕是反映出中國在中美經濟脫鉤加速背景下,持續調整資產戰略與地緣金融布局的趨勢。

中美貿易戰加劇,《彭博》指出,中國手中握有一張危險的牌還未出手,那就是「美國公債」。(彭博資料照)中美貿易戰加劇,《彭博》指出,中國手中握有一張危險的牌還未出手,那就是「美國公債」。(彭博資料照)

俄國遭制裁引發中國風險意識

2013年11月中國持有美債達到1兆3167億美元高峰,但近幾年逐漸減持,今年1月中國持有美債達7608億美元,對比2013的最高點,中國目前持有的美債減少了超過40%。

先前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在2022年至2024年中國加強賣出美債,顯示中國意圖減少對美國國債市場風險的直接暴露。他指出,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金融制裁可能使中國意識到其海外金融資產的安全性問題。

因此與此同時,中國增加了黃金儲備,從2022年11月起增持,2023年全年增持到2237噸,至2024年12月達到2271噸。

美債是目前全球最具流動性與安全性的資產之一,美債的角色,不只是美國政府籌措資金的工具,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資產之一,在過往,不確定或危機時期,美債是投資人的避風港。

但此次美債遭大幅拋售,顯示出全球市場對美元資產的信心正在崩解。不過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喊話,並無證據顯示主權國家正在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

他也重申,美國依然奉行「強勢美元政策」,以安撫市場對外資可能大舉減持美債的憂慮。他強調:「美國公債仍是全球最具流動性與安全性的資產。」

中國媒體《證券時報》指出,美債目前正面臨結構性壓力。(路透資料照)中國媒體《證券時報》指出,美債目前正面臨結構性壓力。(路透資料照)

美債殖利率升 削弱關稅政策效力

中國媒體《證券時報》指出,美債目前正面臨結構性壓力,既要承受地緣風險與財政博弈,也要在通膨與流動性之間取得平衡,隨著經濟預期波動和政策分歧加劇,全球對美債的信任度也悄悄重估。

《彭博》專欄認為,當北京出售部分美國國債,川普政府就會感受到壓力,但現今中國尚未出手「核彈級王牌」,原因在「自傷機率高」。假設中國全面出脫美債,等於要重新尋找替代的儲備資產,但這些資產流動性與安全性很難完全取代美債,反而會增加外匯儲備的波動風險。

若中國大規模拋售手上美債,自然也會損傷手上的美元資產,且會加速資本外流與人民幣貶值壓力,這也是中國至今選擇「逐步去美元化」,而非激烈拋售的考量。

中媒認為,美債市場當前的困境,是經濟和市場多種因素加總起來的結果,近年美國政府頻繁使用金融制裁工具,削弱了美債「絕對安全」的傳統認知,而美債殖利率的快速飆升,正為美國政府帶來新的政策壓力。

分析認為,關稅擔憂令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美債遭大量拋售、殖利率飆升,恐削弱政策效果,而這種情況若持續下去,或將加劇白宮內部對於關稅策略的分歧與賭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