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高價宅認定上路 屋齡10年以上、去年賣屋民眾受影響最大

2025/04/14 13:41

財政部高價宅新制上路後,繳納稅額增加多少的最大關鍵就是「房地比」。(永慶房屋提供)財政部高價宅新制上路後,繳納稅額增加多少的最大關鍵就是「房地比」。(永慶房屋提供)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核實課稅為前提,財政部2月發布最新高價住宅認定標準,從只看總價門檻改為「總價、每坪單價」門檻只要有一個具備都算是,房仲業者認為,此項新規定上路,衝擊較大的將是屋齡超過10年、並在去年賣房的民眾。

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在核實課稅認定的前提下,也就是賣屋總價扣除買進總價以及必要費用後的獲利金額,作為課稅基礎,但在無法提出買屋成本證明時,要依據財政部發布最因標準計算所得稅額,不過,主要受影響的是2016年1月1日、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前取得的房屋。

而財政部最新追加的高價宅認定標準,台北市總價6千萬元、每坪120萬元,新北市4千萬元、每坪75萬元,桃園市、新竹縣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等5大都會區認定標準為總價3千萬元、每坪50萬元,不論是總價還是單價,只要出售後的價格超過該認定標準,獲利率從17%拉高至20%。

陳俊宏也點出,新制上路後,繳納稅額增加多少的最大關鍵就是「房地比」,以兩個成交案為例,第一個是台北市中山區B大樓,以總價1700萬元賣掉,房地筆約13%、房屋所得稅額估算約44萬元,較新規定上路前,大增1.56倍。第二個案例則是新北市板橋區C大樓,以總價1300萬元賣出,房地比約45%、e估算所得稅額約117萬元,較上路前大增3.43倍。

房地比認定 成影響稅額關鍵

所得稅額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陳俊宏分析,因20年上下的電梯大樓或是「精華區小宅」的房屋評定現值仍高、土地持分小,造成新制上路後影響較大;至於雙北精華區常見的無電梯公寓買賣,雖然有機會超過高價宅門檻,但普遍屋齡達30年以上,使房屋殘值低,衝擊有限。

最後,他提醒,高價宅追加的「每坪單價」門檻並不包含車位,因此屋主們出售的房屋若有停車位,應於合約書上確認車位面積與車位價格,才不會隔年要繳稅時,才發現自己竟然要用高價宅標準計算售屋所得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