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表示,蘋果計劃擴大印度製iPhone對美國的供應,以應對關稅政策。(法新社)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知情人士表示,科技大廠蘋果(Apple)計劃從印度向美國出口更多iPhone,以抵銷中國關稅的高昂成本。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公佈新的對等關稅,將中國的關稅提升至54%,同時將對印度商品徵收26%關稅。週一(7日)川普再放話,如果中國不撤回報復措施,將進一步上調對中關稅。
蘋果內部的調整預計只是短期權宜之計,因為蘋果正試圖獲得關稅豁免。在川普首個任期期間,華府就為蘋果提供了關稅豁免。知情人士表示,蘋果認為當前的情況還不明朗,暫時還不會推翻以中國為中心的供應鏈。
iPhone是蘋果的代表性產品,佔蘋果營收的50%左右。該公司製造業嚴重依賴中國,引發投資人對關稅影響的擔憂,導致蘋果的股價在對等關稅宣佈後3個交易日內重挫19%,創下近25年以來最糟的3日表現。
美銀分析師莫漢(Wamsi Mohan)表示,在關稅宣佈之前,蘋果預計今年將在印度生產約2500萬支iPhone,在正常情況下,其中約有1000萬支手機會供應印度本土市場。若是蘋果將所有印度製iPhone轉而銷往美國,那麼今年將可以滿足美國約半數的iPhone需求。近年來,蘋果一直致力於提高印度在iPhone的產量。
根據TechInsights數據,以iPhone 16 Pro來看,美國對中徵收關稅可能會導致目前550美元(約新台幣1.8萬元)的硬體成本增加約300美元(約新台幣近1萬元),而目前iPhone 16 Pro的零售價為1100美元(約新台幣3.6萬元)。由於印度面臨的關稅大約是中國的一半,透過增加印度製iPhone對美國的供應,可以盡量縮小損失。
川普希望透過關稅重振美國製造業,但分析師和供應商表示,要蘋果將iPhone
產線轉移回美國本土是行不通的,因為成本將遠遠超過支付關稅的成本。研究公司維德布什(Wedbush)在最近的報告中直言,如果消費者想要一支售價3500美元(約新台幣11.5萬元)的iPhone,那麼蘋果應該在紐澤西州、德州或其他州製造他們。
蘋果在中國生產許多iPhone零件,但近年來在印度組裝更多的裝置,這使得該公司可以將這些iPhone的原產地標註為印度。自2017年以來,蘋果與合作夥伴開始在印度組裝iPhone,原先從舊款裝置起步,逐漸跟上最新機款的發行。這項政策解決了中國風險,同時也可以避免蘋果在印度銷售時面臨的進口關稅。
不過,蘋果的生產中心仍在中國,鴻海富士康等製造夥伴在那裡營運大型工廠,利用中國強大的供應商網路、勞動力和政府支持。與此同時,蘋果正在美國投資生產其他商品,包括Apple Intelligence等AI(人工智慧)所需的伺服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