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家的SHEIN,為了去中國化,透過不斷擁有新的身份來去除「中國」烙印,以實現在歐美上市的一系列布局。(示意圖,路透)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香港富豪李嘉誠擬出售巴拿馬等全球43個港口,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隨著巴拿馬港口交易在即,李嘉誠第3度遭北京警告。中媒指出,李嘉誠在10年來,低調隱密的進行「去中國化」,但最後卻在這樁交易上「徹底晚節不保」,這對比另一家中國企業,李嘉誠操作明顯弱爆了。
據報導,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早就走向「去中國化」的路線,在十年的時間裡,李嘉誠逐步剝離香港及內地的核心資產,將資金和戰略重心大規模轉移至海外,並將長江和記實業公司拆分,將註冊地遷至英國開曼群島。
據了解,李嘉誠是中國國籍,但2個兒子早已入加拿大國籍,換句話說,未來李嘉誠商業帝國的繼承人,將是加拿大人,但長江和記實業公司註冊卻搬遷至英國。
中媒指出,相較在南京發家的快時尚巨頭希音(SHEIN)為了去中國化,透過不斷擁有新的身份來去除「中國」烙印,以實現在歐美上市的一系列布局,李嘉誠家族去中國化的操作,明顯弱爆了。
中媒指出,SHEIN以廣州為核心的珠三角保留核心命脈,之後進行越南產能移轉,緊接著企業自中國出走遷至新加坡,在新加坡的總部掌控數據命門,供應鏈佈局上橫跨全球進軍。美國市場賺鈔票,又努力在英國倫敦玩資本遊戲。
據報導,SHEIN執行主席唐偉公開表示,希音是中國公司,也是新加坡公司,更是美國公司。唐偉稱,從出生地和供應鏈角度、希音是一家中國公司,從公司總部和核心人員所在地的角度、希音是一家新加坡公司,但SHEIN的價值觀、使命和願景與美國一致,所以希音是一家美國公司。
當唐偉飛往倫敦擬議SHEIN想在英國IPO的事宜時,他接受採訪時又改口稱,「在倫敦,SHEIN希望成為一家英國公司,一家英國本土公司。SHEIN在這裡註冊、納稅,希望成為英國社會的一部分。
SHEIN的前身是2008年成立於南京的點唯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為許仰天,初期以婚紗代營運和跨境電商業務起家,依託SEO技術積累流量。
當時南京缺乏北上廣深的資本聚集效應,難以支撐企業高速擴張,在2015年公司更名為SHEIN,同年正式將總部遷至廣州番禺。番禺,成為希音全球化擴張的「根據地」。
由於廣州番禺及周邊聚集超4萬家服裝企業,希音合作供應商超2000家,其中有500家是專門供應。最後發展結果,SHEIN成為歐美市場占比最大的快時尚女裝品牌。
為了規避關稅風險,希音將30%產能轉移至越南,之後再將公司控股主體變更為新加坡公司,而SHEIN創始人兼CEO許仰天也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SHEIN此舉操作,不但可淡化「中國公司」身份,更利用身份模糊策略,同時與中國製造業的維持聯繫,更好地融入歐美市場。最重要的是,還可應對歐美的上市審查,計畫在歐美掛牌上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