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擬對中國製船舶徵港口費,恐嚴重擾亂全球貿易,引發「貿易末日」。(路透資料照)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計劃透過對訪問美國港口的中國製船舶徵收附加費,藉此重振美國造船業,此舉現在已導致出現大量的貨物被堆放在港口倉庫,產業人士也警告,這項措施將比關稅更具威脅,將嚴重擾亂全球貿易,引發「貿易末日」。
《彭博》報導,這項措施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為了遏制中國在造船、物流和海運業的主導地位所提出的提案,成為美中緊張局勢下受影響的無數領域之一。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數據,以噸位計算,中國製造的貨輪占全球貨輪總數的一半以上,1999年這一比例僅5%,其他造船大國包括日本、南韓,反觀美國造船廠去年生產佔比僅0.01%。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2月21日公佈這項提案時表示,中國的主導地位使其擁有「在全球供應、訂價和准入方面的市場力量」。對此,擁有全球最多訂單的中國船舶集團(China State Shipbuilding)稱,上述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
這一議題預計將成為週一(24日)在華府舉行為期兩天的美國貿易代表聽證會的核心,從大豆農民、航運商到中國船舶製造商,整個供應鏈預計都將有代表。數十名企業主和貿易團體將解釋他們對這些提議的擔憂。
美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供應鏈和海關政策副總裁戈爾德(Jonathan Gold)表示,他們認為這筆關稅更具威脅性,因為這項措施將對供應鏈產生影響。承運商指出,他們不僅要轉嫁成本,可能還要取消某些航線,因此奧克蘭(Oakland)、查爾斯頓(Charleston)、德拉瓦(Delaware)或費城(Philadelphia)等較小的港口都會受到影響。
這項措施目前也已經造成部份港口的混亂,德國的碼頭工人原本應該準備將大批的鋼管裝上一艘開往路易斯安那州大型能源計劃的貨輪,但在華府提議對停靠美國的中製船舶徵收數百萬美元的稅款後,1.6萬公噸的鋼管現在被堆放在德國的倉庫裡。
負責這項交易的物流供應商水星集團(Mercury Group)業務發展經理塞維林(Jose Severin)表示關於運輸這些鋼管的條款討論被擱置,直到市場有更明確的結論。橫跨大西洋的特定航線,有高達80%的船東船隻都是在中國建造的,這代表一批貨物須繳納100萬至300萬美元(約新台幣3307萬元至9921萬元)的附加費,根據具體實施,這可能會使從德國運輸鋼管的成本增加1倍至3倍。
企業主和產業官員指出,如果目的是振興美國本土造船業,那麼這些提案毫無意義,甚至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他們認為,這將使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過高,導致貿易從美國區域樞紐轉移到加拿大和墨西哥,使美國主要港口不堪重負,並導致全球運費和國內通膨率上升。
根據全球最大船舶經紀公司的子公司克拉克森研究服務(Clarksons Research Services)稱,從理論上來看,這些稅收可以為美國國庫帶來400億美元至520億美元(約新台幣1.32兆元至1.71兆元)的收入。然而,由於對中國產品,包括鋼鐵、鋁的關稅不斷升級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4月2日預計將上路的新一波對等關稅,一些美國公司和其他業界人士已開始感到焦慮。
預計將在週一出庭作證的世界航運理事會(World Shipping Council)執行長克拉梅克(Joe Kramek)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所提議的政策是行不通的,這只會懲罰美國消費者、企業和農民,導致物價上漲並威脅就業。產業專家麥考恩(John McCown)更直言,如果華府想要對貿易來一擊重捶,那麼這就是他們要做的。當他們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一起,這就像「貿易的末日」。
因應5大工會的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去年在拜登政府領導下啟動了調查,今年1月川普就職前幾天正式發布報告,認定中國瞄準全球海運業,並試圖佔據主導地位。貿易代表辦公室2月發佈的初步提案,徵收關稅和增加出口的要求是「創造籌碼」,以消除中國對這些產業的主導地位。
克拉克森表示,如果船舶是由中國建造、由中企營運,並且訂單來自中國製造商,那麼一艘船舶每次停靠美國港口的費用可能高達350萬美元(約新台幣1.15億元)。克拉克森稱,根據擬議中的規範,去年訪問美國的83%貨輪、3分之2的汽車運輸船和近3分之1的油輪將面臨附加稅。
新的提案也要求未來幾年,特定美國產品需透過懸掛美國國旗、由美國人駕駛、建造的船隻運輸。許多承運人和營運商表明,他們很樂意購買或租用美國製造的商船,但美國造船廠恐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滿足產能需求,而且現在美國船員短缺的問題嚴重。同時港口費也會對承運商已經在中國製船舶生上進行的投資產生不利影響。
大型航運公司透露,他們可能會藉由跳過美國航線上較小的港口來應對相關收費,但這可能會損害當地經濟,以及依賴這些經濟的特定產業,每次停靠港口的數百萬美元費用,可能會讓規模較小的營運商,以及依賴奧克蘭、查爾斯頓這些小型港口的低利潤農產品和大宗商品出口商受到重創。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C)經濟學主任勒克(Philip Luck)表示,這將對經濟造成極大的損害,實際上無法解決他們想要解決的基本挑戰,即提高美國造船業的產能。勒克補充,如果這是一個純粹的安全問題,美國應該激勵南韓、日本和芬蘭等擅長造船的盟友進行投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