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掌握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主導權。(路透檔案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預測,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領域的主導地位,可能在10年內終結。隨著非洲、南美洲、澳洲和格陵蘭島開放採礦業,中國將「徹底失去」主導地位。這項研究罕見承認,中國在稀土供應鏈的脆弱性。
《南華早報》報導,科學家指出,隨著新資源的出現,預計到2035年,中國稀土原料市占恐降至62%左右、2040年將進一步下滑至23%。
根據模型顯示,隨著非洲、南美洲、澳洲和格陵蘭島開放採礦業,中國將「徹底失去」主導地位,該行業也將見到重塑。
據報導,這項研究透過分析全球1000個礦床和144個可開採礦山的採礦需求,模擬了2025年至2040年全球採礦決策和工業需求。研究團隊為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位於中國東部江西省贛州市,這是世界上最大且重要的金屬生產中心之一。
專家指出,儘管中國擁有全球60%的稀土儲量,且在稀土加工方面,中國的市占率更高達93%,稀土對於北京而言,不僅為高科技產業提供競爭優勢,也是地緣政治上的關鍵籌碼。
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統計自2017年至2023年間,全球稀土開採約以年複合成長率(CAGR)17.8%成長,中國開採的年複合成長率約為14.7%,其中2023年開採24萬噸稀土氧化物占全球67.9%產量。
非中國家如美國、緬甸、澳洲等開採更加積極,力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其年複合成長率更高達27.2%。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