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憂那斯達克崩盤、上演2021中國科技股後塵 ! 彭博專欄揭3大理由

2025/03/12 14:03

川普關稅干擾,美股已經連續3周下跌,科技股成重災區。(歐新社資料照)川普關稅干擾,美股已經連續3周下跌,科技股成重災區。(歐新社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川普關稅攪亂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血洗美股,全球投資者正重新評估對美國例外論的信心,他們想知道那斯達克是否只是經歷一次調整,還是在醞釀更糟糕的事情。《彭博》專欄指出,美國正面臨成長型股票出現大幅貶值的風險,憂慮那斯達克指數恐上演與中國A股科技股在2021年慘崩的類似經歷,當時MSCI中國指數市值縮水3分之1。

《彭博》專欄作家、曾是投資銀行家、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證照(CFA)的任舒莉表示,這不是危言聳聽,她所持的理由是包括「科技七雄」的科技主導地位正遭受結構性挑戰,以及美國風險溢酬上升、購買美國產品是一項非常擁擠的交易等三大觀點。

在2021年時,中國政府祭出多項監管措施,頻頻出手打壓互聯網民企,導致中國科技產業蒸發上兆美金。分析人士指出,當時北京一連串的重拳整頓,是為了中國的「科技轉型」鋪路,但這對於中國科技巨頭們來說,2021年是相當難熬的一年。

當時北京當局鎖定多家科技巨頭進行打壓的策略,導致中概股慘遭拋售。當時美媒《CNN》曾統計,2021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總市值累計已蒸發逾1.2兆美元(約新台幣39.5兆元)。其中,阿里巴巴市值相較2020年10月高點狂瀉近44%、整體市值大減3440億美元(約新台幣11.3兆元),騰訊股價也從2021年初的高點慘跌近4成、超過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1兆元)的市值也灰飛煙滅。

美股昨日受美國關稅政策打擊不支倒地,「科技七雄」同步下挫,1日市值合計蒸發7590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創下史上最大單日市值縮水紀錄。

任舒莉指出,今年中國農曆春節DeepSeek問世,向全球展現中國也具有實現演算法效率的能力,而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也推出了聲稱可與DeepSeek相媲美的大模型,能夠代表用戶執行更複雜任務的人工智慧,而代理商也開始進入市場。

這些快速發展的AI行業事件表明,中國企業在軟體領域正在取得突破,已經成為美國的戰場,中國破壞性威脅依舊存在。此外,電動車和智能手機領域就更加糟糕,其關鍵點就是中國企業正在向價值鏈上游邁進,重新定義奢侈品的含義。

小米汽車和比亞迪相繼在電動車的高、低價領域進行夾殺。其中,小米推出一款售價7萬3000美元(約新台幣240萬元)的4門轎車,而比亞迪則力推「全民智駕」策略,其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將全覆蓋42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90萬元)以下的所有車款,這讓美企特斯拉和蘋果必須更努力地爭奪消費者的錢包。

任舒莉指出,川普啟動徵收關稅,並進行聯邦大規模裁員,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對此,川普拒絕排除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並改變了說法、聲稱美國在經濟轉型期間「真的無法關注股市」。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表示,政府將進入「排毒期」,停止財政大手大腳。

任舒莉認為,川普及其閣員的這些言論,讓她想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對「資本無序擴張」的抨擊。

野村證券稱,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外國投資者已淨購買美股金額約達2兆美元。美股上漲使這些投資者的總持有量飆升至17.6兆美元(約新台幣579.3兆元),手上持有的股票已超過美國債務。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6月,海外投資者持有美國股票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17%。

隨著美股估值持續變高,市場經理人也開始深感不安。根據美銀美林一項調查指出,進入2025年,有高達89%的投資人認為「美國股市被高估」,這是自2001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因此,當戰略家們說美國例外論暫停時,外國投資人可能會選擇退出美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